分卷阅读157(2/2)

    尹子绩不寒而栗,只觉得很短的时间内,她身边熟悉的景象都变了,变得陌生可怖。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

    “洛阳城东西, 长做经别时。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曲江张家在洛阳的府邸,位于洛水以北的归义坊。这里虽不是端门以南达官贵人们聚居的定鼎大街两侧里坊,但也靠着皇城东城,其东北角便是北市,无论是上朝还是平日里采买起居,都甚为方便。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莲婢,

    归义坊转眼就到,沈绥缓了马速,来到张若菡马车畔,低头道: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青云篇最后一章,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章。本章信息量很大,大家要仔细看,好好消化一番,否则阅读此后的情节,会有障碍。

    “伯昭兄, 好兴致啊。”驰于她身侧的李白,笑然道。

    大约是有着相同的想法,沈绥在洛阳的府邸,就在归义坊北面的思恭坊,而思恭坊的东面,就是北市。沈府与张府在洛阳城内竟是靠得这般近,张若菡得知后心想,大约是应了很多年前了一师尊那句“远在千里、近在目前”的谶言。

    时辰虽尚早,但一行人连日奔波劳苦,也都盼着能早日落脚歇息。此番行去城北,便是归家去的。

    第八十六章

    “才疏学浅, 绥班门弄斧, 让太白兄见笑了。”沈绥谦虚道。

    “唉~伯昭兄说得哪里话。你这句‘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很巧致。伯昭兄去年冬日离开洛阳时, 正是大雪纷飞时。今春归来, 却又是百花盛放之际,贴切,精巧。”李白赞道。

    近些年来, 关于则天圣人的一些意趣传说也在流行,最盛行的便是这牡丹仙子抗旨不尊,发配洛阳的传说。细细想来有几分揶揄的成分,也多半是对则天圣人早年间大兴酷吏、牢狱所展示出的蛮霸的一种讽刺。不过在沈绥看来,这倒是个挺浪漫的故事。而那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也成了洛阳城中文人之间彼此催促打趣时的乐子话了。

    此外,关于千羽门曾经相助武皇登基那些机密旧事,随着老一辈人的故去,朝中如今也很少有人知晓了。在朝中人看来,千羽门就是个江湖门派,而延陵沈氏就是个不入流的小家族,商贾卑贱之辈。因而,不比尹域入长安赴考时需要隐藏身份,沈绥入长安时便可光明正大。

    最后的最后,提醒一下青云篇结束的时间点。这是景云元年,而太平公主府的那场灾难,将于景云三年降临。

    洛水新中桥畔, 承福坊东门街, 一队刚从北岸码头入城的车队之中。为首,一位驾马的青衣俊郎面带微笑地吟出一首诗。

    另外提醒一点,这是一十七年前发生的事,当时的情况,与如今又有所不同。时间会带来很多变化,首先就是尹域的那首诗,已经从不敢提起,变作忘却此诗了,所以上元踏歌,张若菡提起此诗,也就只有沈绥记得。

    开元十七年四月十二日午后, 沈绥携沈缙、张若菡、张说、李白等人走水路,经洛水归洛阳。正是百花盛放之际, 东都街道尽是团簇的美景, 而牡丹尤甚。也不知是何时, 牡丹成了东都的代名词,如今花甲年岁的老人们说,他们孩提时代,洛阳城里还未有这般多的牡丹花。想来,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罢。

    沈绥只能谦虚地摇头。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