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2/2)

    燕臻忙问:“没事,那你觉得这九丝汤怎么样?”

    一贯锐意进取、喜欢创制新菜的燕臻,这次为什么回到古籍里找灵感了呢?

    燕臻又端来第二道菜,看了眼汤盆,她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把第二道菜放下,问云韵:“你尝……尝了这么多?”

    云韵吃了两口,肚子就忽然觉得饿了。

    云韵想了想,谨慎地回答:“要看时间地点,如果是做开场和结尾的菜,很不错,但若是放在宴席进行过程中,容易被其他滋味丰富的菜压过去,不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我,我这都是业余意见,我又不是什么美食家,不能参考的……”

    云韵竟然无言以对,觉得自己吃的这不是菜,这是战略路线啊!

    “我们楼里服务的食客,也都是业余人士,当然要参考业余人士的意见。你说得越多,对我们楼的发展越好,我也有更多调整的思路,所以你的意见很重要。”

    云韵有点汗颜:

    云韵有点不好意思:“对不起,实在太好吃了,我就没忍住吃多了一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再尝一口里面的各种丝,都非常巧妙地入了鸡汤的鲜味,却并不掩盖食材本身的味道。银鱼丝的那一点点海味又让整体的口味宛如画龙点睛一般被提升了,滋味很美好。

    一盆汤中,海鲜、河鲜、陆鲜、菌菇、鲜肉全都齐了,这一道菜的滋味又是主打鲜味,怪不得要放在第一道端出来,特别开胃。

    云韵肃然起敬。

    燕臻认真地捏着笔,放在颊边,瞪着眼睛:

    云韵直接拍了一张汤盆,给她发过去。

    云韵先用汤勺舀了一点汤入口,鸡汤鲜润,滋味饱满而并不油腻,各种调味料融合在一起,并不彼此争抢,整体口感是柔和而温润的,该有的鲜、咸、润、滑一点不少。

    手机忽然震动了两下,拿出来看时,是齐紫凌的微信:吃上菜了吗?

    “我学习一道菜时的习惯,就是首先找它的发源方法。我先找到发源时的做法,理解当时创造它的厨师,是怎么想的,做这道菜的灵感是什么,这样我才知道应该从什么方向去创新。”

    燕臻忽然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带着一只小黑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见云韵看她,还示意了一下:“你说,我记一下。”

    不过她也有个疑问,现在的大煮干丝基本上不会用到特别复杂的材料,燕臻却特意翻阅古籍,查到当年乾隆穷奢极欲时吃的这道菜的原料。

    云韵:……

    不能说是行业特性吧,但厨师一贯是底层

    “为什么你这次会想到从古籍里找这道菜的原料啊?你不是一向喜欢做创新菜吗?”云韵问。

    燕臻为了回答问题,把小本和笔放在桌上,自己也先坐下,跟云韵认真对话。

    发了一串省略号过去,赶紧再吃几口,一盆汤转眼就剩一半了。

    每一种丝全都极细,乍一看,汤盆里的东西色彩斑斓,却并不显得杂乱,很有层次感的各种细丝叠放在一起,宛如姹紫嫣红的各色花朵,集中在一盆清亮的池水之中。

    齐紫凌很快就回复了:真小气,拿一点细丝招待你,这吃几盆才能饱啊?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