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1/2)

    分天

    他说,年轻的时侯学讲话,讲不圆满,自己以为学问功

    夫还没有到家。到年纪老了才知道,学死了也没有用,因为

    努力只有三分,天才就要七分。不过这是指普通人而言,据

    我所知所见,有几位大和尚,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上过一

    天学,一个字也不认识,悟道以后,诗好、文好、样样都好

    ,那真是不可想像。

    八十年前我的老师见过一个和尚,本来是一个剃头师傅

    ,挑个担子在乡下到处走,在满清的时侯,剃头的孩子不准

    参加考试,限制极严。可是这位剃头的大禅师悟了道,什么

    都懂,无所不知。他也有一个庙子,是方丈圆寂时侯,护法

    给他的。有人叫他杨和尚,有人叫他杨剃头。一般读书人去

    考他:杨和尚我有句话忘掉了,你看是出在那本书里?他说

    :这在第几页那一本书嘛!我老师年轻的时侯很调皮,故意

    去问他红楼梦上一句话,他都能回答得不错,那怪极了。有

    一个很有钱的人抽鸦片,想戒也戒不掉,后来只有去求这个

    杨和尚,杨师父啊,你来帮我剃个头。剃头的时侯鸦片烟瘾

    发了,鼻涕、眼泪直流,很痛苦,这位杨剃头在他背上拍了

    一下说:「脱了!」就是解脱,头也帮他剃好了。从此以后

    ,这个人也再不抽鸦片了。

    这些是讲文字般若,在悟道以后自然发生,不是凭我们

    的聪明来的。聪明是想出来的,想出来的没有用。悟了道的

    人,他的记忆力也特别高,不光是年轻的事想得起来,前一

    辈子读的书都知道。这个话,你们诸位听了,大概觉得很稀

    奇,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所以苏东坡有一首诗说:「书到今

    生读已迟」。要读书要早读,这一辈子的书是为来生读的。

    悟道的时侯,过去千万生读的书都会搬出来,就是因为般若

    智慧都出来了。学问好的人记忆力强,一目十行;不会读书

    的人,一个字一个字抠。有人看书,眼睛一瞄,这一页就过

    去了,一目十行,日记千言,到老而不衰,甚至老了记忆力

    更强。当然,这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这就是文

    字般若。

    方便般若

    佛经上经常讲方便,假使我手里没有纸,请你给我一张

    方便方便,这可不是佛学的方便。东汉的霍光大将军,是大

    元帅,也是大宰相,东汉一代的天下,是他扶正的。可是历

    史批评他四个字:「不学无术」,说他读书太少,处理国家

    大事,在知识见解上,没有恰当的方法,所以是「不学无术

    」。

    术,不是手段,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别人,

    自然有他无师自通的方法;做人做事,也自然有他高度的艺

    术。譬如说看佛经,他能够用特殊的一种方法,把难懂的立

    刻就懂进去,最难表达的东西,他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别

    人一听就懂了,这就属于方便般若。

    我们都看到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千只手,每一只

    手中有一只眼睛,头上有三只眼睛。这位菩萨代表什么呢?

    一个人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你说这个人办法多不多?

    当然很多。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备有千手千眼那

    么多的方便方法才行。像一个会魔术的人,随手抓一个东西

    ,都可以变一个魔术,这就是方便般若。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