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2)

    阿武哦了声, 说:“你说陆三郎, 他也去渠池了, 说是有事请教阿姐。”

    他面上毫无痛色,仿佛不过是件寻常事,让卢氏生出些希冀。

    他慢慢踱步过去,谢奚听到动静回头看见他,脸上那一刹那都是笑意, 问:“你不是说你这几天忙吗?”

    卢李氏伤心的七上八下,女儿始终没有长大。都不知道她自己的亲事没了。

    他的这批盐,连带茶叶要穿越山脉进贺赖部,继续北上去突厥的漠北部去换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卢氏只觉得他心里苦,当着他的面说不出来,崔邺快刀斩乱麻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和她说实话:“舅舅那里,我也已经告知了,莫要因我耽搁了阿圆,阿圆还小,你们不要吓着她。”

    崔邺并不喧兵夺主, 只说:“现在没什么事了。”

    崔邺怕她想不开,哄她:“母亲不要这样,弟弟妹妹乖顺听话,将来母亲可尽享天伦。“

    崔邺哄说:“佛家讲缘,人生八苦,不过是执念,母亲潜心向佛,怎么又看不开?”

    商队已经到达东都,再最多两日就能到达长安,傍晚他一个人骑马出城,远远的看到陆家的马车在前,没想到跟了一路,陆家的马车一路直奔谢奚的田庄。

    阿武和他骄傲的说:“阿姐的麦已经栽种好了, 稻结穗了, 她去田里看稻了。这几日池里的莲蓬都冒头了。阿姐说中秋的时候应该能赏景。”

    她已经毫无保留的给他介绍了她的稻田, 至于渠池边的芸薹,他们都不认识,说了也白说。

    卢氏红着眼说:“可偏偏是我的柬之要受苦受难。”

    崔邺最怕她这样,坚决道:“我南货北通这几年,早见识了生死濡沫,这些儿女小事不值一提,等过些时日,我怕是要河西道上走一趟。将来弟弟有孩儿,我替他养着便是,不必执着这些。至于姻缘,本就是随缘。”

    陆益之像是不甘心似的,一直转头看着她。之前的长安城里诗酒雅趣盛行,年轻学子们狎妓、开诗会,斗诗斗酒。文风盛行华丽。

    这几天盐引拿到后,商队在南地贩盐,他等着消息。

    阿骨勒已经返回甘州,等着接应这批盐。

    阿骨勒再三和他保证万无一失,但是他始终担心。

    崔邺回了崔家,卢氏已经起来了,毕竟经历过风雨的女人,再伤心还是想给孩子撑起□□。

    陆益之谦逊的说:“雀奴不必这样谦逊,我本也是私下一问,粮种是国之根本。是我冒昧。”

    卢氏哭够了强势说:”今日开始,我把房里的两个女婢放在你身边。你莫要推辞,给我些时间,我总能找到大夫。”

    崔邺听的脸上都是笑意,远远能望见她戴着草帽站在田埂上伸手指着远处, 身边的陆益之一身鸦青的长衫站在她身侧。

    这次有些风险。

    崔邺问:“陆家人呢?”

    要过了八月油菜花开了以后,才能说清楚。

    他早安排的清清楚楚,卢氏拿不了他的主意,被他一通安排的明明白白。

    家里好似没有人,阿武回来送东西, 见他招呼:“五哥来了?阿姐他们在稻田里。”

    崔程一点都不客气,拿着他的私章,在贺赖部的马场提走五成的战马。

    第31章 三十一   和她厮混

    崔邺沉思着,并不说话, 两手背在身后, 跟在他身后,问:“你阿姐今日做什么了?”

    陆家来的人是陆益之, 崔邺进院子时,见院子里静悄悄的。

    谢奚一直试图将他当成一个成年人,但是他太小了,只比小谢奚大一岁,也不过是十七岁的青春少年。

    出了卢家门,日光正烈,他站在门外仰望了一眼,轻轻的笑起来,说不上来为什么。

    小娘子们也会参与进来,女子诗词多是瑰丽委婉,陈于敏在诗词一道上和他较量过,在长安城里有了盛名。

    只有阿圆不知愁滋味,吃了崔邺的点心和零嘴,天真的问母亲:“什么时候去看姑姑?表哥上次说我可以去取西瓜。”

    整整一日,他都在崔家和卢家转圈,等傍晚才得以脱身。

    卢家变得一片死寂,卢李氏的震惊不比卢氏少,老实忠厚的人,听了这个消息,不知是该为女儿阿圆伤心还是为大姑子卢氏伤心。

    谢奚也不和他客气, 扭头继续和陆益之说:“今年怕是没什么成果,我很难给你可靠的承诺。试验就是这样。我建议你去其他田庄请教老农, 他们任何一个人比我的经验都丰富。”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