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2/2)

    老百姓心里当然是不愿意,但官府发了官文,不执行是要受到惩罚的,还有官府的做法也很仁义,五两银子,那可是一般人人家一年的家用。而且安排的也很仔细,对死者是很尊重。

    寻常人按《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都是土葬的。

    但是对战后的天门关来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受伤或死去的人,从救治到掩埋,都是大事情。

    距离天门关最近的大城镇是云水关,若骑马来往需要个十天左右。

    如今天门关便没有了粮,朝廷的救济粮草也一直没有到。

    古代人讲究入土为安,安葬是极大的事情,是有各种礼仪和讲究的。

    但很快就出事了,有的人家挖的坑浅些,被山上的野狗给刨了出来,便有上山的小姑娘被地上散落的白骨吓病了。

    但在这个朝代,只有僧侣圆寂后才会选择火葬,因为火葬后按佛书所云,如能寻得一颗舍利,则就证实修成了正果,而舍利的大小也决定了正果的大小。

    绝大多数人是听话的,但总有极个别的人心存侥幸还是偷偷摸摸的土葬。

    林氏想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给钱和官府强制。

    另在山上特意划出一片林地,每棵树下可掩埋一个骨灰瓷坛,挂上名牌,以作祭奠。

    地上的冰雪已经融化殆尽,春草返绿, 嫩枝发芽。

    天门关距离京城遥远, 虽向朝廷发了文书,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怎么能样城里的百姓甘心情愿的采用火葬呢?

    幸亏虞晚晚在伊始时,便专门安排人每日负责城内卫生巡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米海宗是做药材生意的, 且生意遍布天南海北。

    另《史记.赵世家》也曾记录,春秋末年,智伯联合韩魏两家攻赵氏,围困晋阳并引晋水灌城,致使晋阳一片汪洋。城中百姓“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极其悲惨。

    有钱的人家,临时用板子做简单的棺木,一般的人家用棉被盖了,穷人家就是用草席裹了,在关外的山上,挖坑直接埋了。

    虞晚晚得了禀告,若是按照她的想法,处理此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像她原来世界一般用火化的方式。

    宣教是来不及的,而且也无法与千年的观念抗衡。

    首先便是死者的掩埋。

    周边的二三个小县城, 储备的粮食也仅仅能供上些军粮。

    天门关的情况自然是等不得的。

    在西北也有他家的济世斋买卖,再加上他人脉还广, 只五六天, 便忙天门天调来的四车药材, 同行的还有他家药堂的坐堂医。

    有了大夫和药品,天门关受伤的人也算得到了妥当的医治,少死了很多人。

    因为这种大规模的天灾人祸后,最怕引起瘟疫、霍乱等。

    病情没有蔓延开来,老百姓这时才明白了官府的良苦用心。

    虞晚晚手里哪有这么多钱,钱都是林氏和米海宗掏的腰包赞助的。

    虞晚晚越发的庆幸母亲林氏和米叔与自已一起来了这里。

    官府贴出公告:按照官府规定火葬的人家,每家给抚恤金五两纹银,骨灰白瓷坛一个,死者名牌一块。

    就如《孟子.梁惠王上》所写:“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除了救人, 还有卫生消杀等。

    另外民以食为天,大灾过后,缺衣少食,被饿死的事情是时有发生。

    但天门关一连派出四个传讯官到云水关求救, 云水关太守答应的是好好的, 但却一直不见有物品送来。

    还有关内的粮仓都被烧毁,城中所剩的食物仅能维持七、八天左右的时间。

    但如今的天门关,死的人太多,根本那么多的棺椁成殓。

    当死老鼠出现时,很快就被发现。第一批传染上鼠疫的人,马上就被隔离治疗。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