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3/3)

    反正吧,是个华夏人,听了那条约,都高兴不起来。华夏人对领土的看重程度,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琼华当时思忖着,她要是没有机会改变也就罢了,既然如今条约还没有签订,为何不能试着去改改呢?其实吧,大清不能把沙俄怎么样,反过来说,沙俄也不能把大清怎么样啊,端看谁先按捺不住。

    比起沙俄来,康熙当然会觉得准格尔之患更加严重,毕竟沙俄问题只是边境问题,准格尔之患一个闹不好,朝廷都要被噶尔丹给推翻。但是,噶尔丹想要打到京城来,显然还得有些年份,莫斯科那边索菲亚公主和彼得大帝的矛盾却就在眼前。这要是自己都要政权不保了,琼华就不相信,莫斯科还能够顾得上跟大清争夺边境领地。

    适当的时候,可以派人去莫斯科挑拨挑拨双方之间的关系嘛。

    为了确保大清的利益,他们这边完全可以事情做得更猥琐一些,比如在彼得大帝和索菲亚公主之间,谁的势力强,大清就去帮助另一方,确保相对弱小的那一方不会被强的那一方给灭了。沙俄内部权力不稳定,对于大清来说,才是最为有利的。

    也别说她的想法龌-龊,沙俄与噶尔丹相互勾结,为噶尔丹造大清的反提供便利之事,难道就不龌-龊了?政治手段而已,谁也别说谁。

    琼华觉得,大清一开始的提议,将贝加尔海地区划归大清所有,就很好,别的不说,贝加尔可是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呢。

    有了想法之后,自然要开始行动。

    琼华作为一个公主,自然没有什么参政权,但她一直靠着“身负国运”这个人设,在康熙那儿很吃得开。别人劝说康熙答应某件事,或许需要绞尽脑汁,列举出种种证据来证明他们所说的话是对的,康熙才会听得进去,琼华用“直觉”这个说辞,往往就能够动摇康熙的决心,让康熙改变主意。

    比如此刻,在康熙喃喃着说“是不是答应沙俄的某些要求比较好”时,一直乖乖坐在他膝头的琼华就抬起小脸,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认真地看着他。

    “最好不要,汗阿玛。直觉告诉我,咱们应该再坚持一阵子,沙俄那边或许会发生什么变故也未可知”。

    琼华很少在康熙跟前动用“直觉”这个杀手锏,但当她这么说的时候,康熙一般没有办法忽视她的话语,因为迄今为止,她的直觉就没不准的。

    ——究竟是什么事,会导致沙俄那边发生变故呢?

    康熙虽然还不清楚,但也对此事上了心,明面儿上让索额图等人按兵不动,暗地里却派了人去探查沙俄的情况。不得不说,康熙派出去搜集信息的人十分给力,顺利查到了彼得大帝准备发动政-变,推翻索菲亚公主的消息。那人也是十分机灵,当即就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索菲亚公主。

    正忙着与大清签订边境协议,挽回自己声誉的索菲亚公主在得知此事后,十分惊愕,也顾不上大清了,当即与彼得大帝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最后两败俱伤。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康熙心中十分高兴,觉得琼华给的示警果然没有出错。此时,主动权可不就从沙俄的手中,落到了大清的手中?所以说,在作战时,情报当真十分重要。若是对对方的情报不够了解,就失去了从内部瓦解敌人、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战果的机会。

    “再等等吧,再等等,沙俄那边就坚持不住了……”康熙一手抱着琼华,一手拿着奏折,喃喃道。经此一事,他再也不怀疑琼华“直觉”的准确性了。非但如此,在遇到某些悬而不决的事时,他还会来问一下琼华对此事有什么“感觉”。

    琼华对政务没有什么兴趣,也不打算借由康熙之手来参与到政务之中,她只打算利用自己对康熙的影响力,来改变部分战役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当康熙拿着朝堂上的那些事情来问她的时候,她的回答通常都是“没什么感觉”,久而久之,康熙也不拿这些事来劳烦她了。

    在琼华这只蝴蝶的煽动下,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过程和结果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索菲亚公主在意识到彼得大帝翅膀已经长硬了,不是当初那个任由她摆布的年幼皇子后,她派人火速与大清签订了边境方便的条约。与此同时,她还求助于康熙派去的人,让其帮她对付彼得大帝,好巩固她的位置。

    索菲亚公主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如若她没有野心,她也不会架空同父异母的弟弟,自己做了摄政王,如若她没有野心,她也不会派人不断地扰边,撩拨大清,更不会为了保住手中的权柄,明知道将消息透露给她的人不怀好心,还是选择与那人合作。

    沙俄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她首先得保住她手中的权柄,才能够考虑其他。在她想来,日后等她拔出了彼得大帝这个心腹大患,再转过头来对付大清也不迟。如今的忍让,都是为了将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