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3/3)

    永和帝没好气的道:“你打算如何做十五?”

    “耿德兴抄家、灭族。”巨额的钱财、几十条人命,从华阳郡公嘴里轻飘飘的说了出来。因在他认为,章首辅既然已挑起争端,只能杀到他痛,杀到他怕,方能平息,此为以战止戈。

    永和帝却是面色一变,怒斥道:“混账!你想让朝廷血流成河么?”

    华阳郡公的手指紧了紧,不再答话。

    君臣两个相对沉默,不知过了多久,永和帝刚压下的火气又开始上扬。他对华阳郡公最为不满的便在于此——性格实在太刚硬,哪怕面对君父也不肯软上半分。身为皇帝,遇上这等硬骨头的臣子,没几个能高兴的。

    于是他又开口道:“堂堂锦衣卫诏狱,百年的赫赫威名,今朝尽毁!”永和帝的语调里含着明显的怒意,“从今往后,尔等锦衣卫,还有何脸面威慑朝臣!?”

    华阳郡公在心里暗自叹气,他知道这才是永和帝发怒的根本缘由。锦衣卫本就是监控威慑朝臣之所在,君臣多年博弈,早年同样风光的南镇抚司已然沦为纨绔镀金之所,唯有北镇抚司余威犹存。

    大抵正因为如此,章首辅才会用如此嚣张的手段弄死吴子英。他甚至怀疑,兵部尚书之位的抢夺都在其次,真正的目的在于摧毁天子耳目的北镇抚司。

    要知道,多少年来北镇抚司乃朝臣最恐惧之处,便是章首辅麾下也不能幸免。就如今日杨景澄惩治耿德兴,亏得杨景澄一贯有些心慈手软,不然耿德兴只怕已经蹬腿咽气了。

    因此,他才提出以雷霆手段处置耿德兴,可将北镇抚司丢掉的威望捡回来。不巧永和帝再次犯了老毛病,总盼着臣下给他想个四角俱全、里外皆备的好法子。然世上哪有那么多刀切豆腐两面光的好事?何况还是北镇抚司这等天生干脏活的衙门。也无怪乎其麾下奸佞横行——上头人无担当,忠臣自然没了活路,慢慢便销声匿迹了。

    华阳郡公不说话,永和帝一时也想不出甚好法子。君臣二人再次僵持。不知过了多久,永和帝暴躁的一拍案几,命道:“此事详查!半月之内我要个水落石出!”

    华阳郡公默默的磕了个头,等了数息功夫,见永和帝没有旁的吩咐,后退着退出了乾清宫,而后掉头往宫外走去。

    吴子英被刺杀乃大事,不到中午,各处便都听说了,同时也知道了华阳郡公因此被罚跪与训斥。太和殿前的石砖路上,两个胡须花白的老人背着手慢慢的走着,随从远远坠在后头,好让主子们能安心说话而不被人窃听。

    其中一人正是三辅兼工部侍郎丁褚,这位铁杆的太后党向身旁的刑部尚书康承裕拱手笑道:“康尚书好手段!”

    康承裕不以为意的笑道:“雕虫小技耳。若非打听到严康安是个酒囊饭袋,也未必有此效果。”

    丁褚叹道:“我一向以为华阳郡公麾下军纪严明,不料他亦是个灯下黑。狱卒那般散漫竟一无所知。”

    康承裕摇头笑道:“怨不得他。那严康安虽是他内侄女婿,早年亦很得圣上赏识,不然做不了北镇抚使。”本朝规矩,北镇抚使非同小可,非天子心腹不能胜任。

    打从太宗重用锦衣卫开始,仗着皇帝的势,北镇抚使素来张扬跋扈。赶上凶悍的,其上峰锦衣卫指挥使都能轻易整死。只不过这些话朝臣心知肚明,不必特特说出口。

    于是康承裕捋了捋胡子道,“也算严康安倒霉,好死不死的偏遇到了华阳郡公那宝贝疙瘩。有宗室做后盾,又有个长辈的名分,他只好退避三舍,把手中权力拱手相让。

    但华阳郡公不好做绝,便将诏狱留给了他。这是个肥差,算来华阳郡公亦算厚道。只可惜这是位尚德不尚才的,管了几年诏狱,名声赚了一箩筐,手底下一个两个养成了大爷。可惜了啊!”

    说毕,两个铁杆太后党相视一笑,此番二人联手,在华阳郡公脸上扇了个脆响,着实大快人心。尤其是主谋康承裕,他至今还记恨当日三司会审被闹了个没脸的仇。今日趁机报复了华阳郡公,改日再寻个由头,把另一个仇人杨景澄收拾了,方解心头之恨。

    二人又往外踱了几步,原本笑着的丁褚,却忽然道:“往日我琐事缠身,不大留意北镇抚司。照你的说法,传闻心狠手辣的华阳郡公,竟是个做事留三分余地的主儿?”

    康承裕呵呵笑了两声:“不然他何以配称首辅大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丁褚摇头笑道:“看来,众人服他,不止为着他是矮子里拔的将军。”

    “本来就不是。”康承裕有些怅然的道,“首辅大人原先极看重他的,说他便是不从宗室子弟论,亦为青年俊彦。奈何他非要一条道走到黑,便怨不得我们了。”

    丁褚眸光一闪,低声道:“宗室虽式微,却也不止华阳一人木秀于林。”

    康承裕了然道:“你说瑞安公世子?”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