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3/3)

    见到此番景象,杨景澄心里沉甸甸的,不知是喜是忧。喜的是本地百姓历经洪水,至少大半人在漫天的洪水里逃出了生天;忧的是大水之后必有大瘟,而熬过了瘟疫之后,田地街道尽毁的百姓又去何处觅食?

    从未经见过水灾的马桓等人睁大了眼,他们犹记得前日进城时的安逸繁华,不想一夜之间,便由人间转为了地狱。抱着马头墙一角的龙葵向下看了看,只见浑浊的水足足将二楼淹没了大半,不由咽了咽口水。若昨夜不曾被叫醒,他只怕已淹死在梦中了。今日方知,京城里恼人的内涝,在大洪水面前,当真不值一提!

    “我现在写请求朝廷赈灾的折子来得及么?”杨景澄问。

    “知府彭大人会写。”丁年贵道,“若世子于心不忍,写一封也无妨。看在您的面子上,朝廷大抵能免掉今年的赋税。至于地方上是不是真的免了,我们便不知道了。”

    杨景澄道:“我可没那么大面子,淹成这副模样,上哪收税去。六月,水稻都快熟了。现补种也不知来不来得及。”

    “水稻来不及了,补种些杂粮倒使得。待水退了,您可与知府商议。”丁年贵看了眼波光粼粼的水面,叹道,“且等水退了再说吧。”

    洪峰来的快,走的倒也快。中午时分,水位开始下降。及至傍晚,天井内只余厚重的泥沙,而不见洪水。宅子里的井水污浊不堪,众人只得去荷花池里提浑浊的水来冲洗地面,勉强收拾出落脚之处。至于整座宅子里的其它院落,暂来不及收拾。

    杨景澄顾不上满院的狼狈,转身回房,在一片狼藉中找到了未完全化开的墨条,又从泥泞里掏出了砚台。跟进来的丁年贵问:“您要写折子么?”

    “不,写折子赶不上。”杨景澄摇头,“我要写信给刘常春,请他带生药来宁江抗瘟!”

    “瘟疫肆掠之时,旁人躲还来不及,他肯来?”丁年贵问。

    杨景澄忽然翘起嘴角,意味深长的道:“我猜他会来,你觉着呢?”

    第232章 灾后(4-23第四更)     丁年贵轻……

    丁年贵轻笑一声:“您说是便是。”

    杨景澄掏出匕首,在自己的衣裳上裁下了一块布,提笔便写了起来。此时此刻,也唯有他自己身上是干的了。不一时,信件写好,胡乱一捆扔给了丁年贵:“甚时能发出去?”

    丁年贵道:“立刻。”

    杨景澄挑眉:“城中内涝,交通阻断,你能发出信去?”

    丁年贵道:“无非是找到联络人,待下半晌水势渐缓,自有要逃荒的船。再则,我也要使人去往别处调集粮草物资,不然咱们几十口子人吃饭都成问题。”

    “能调来多少?”杨景澄问。

    “横竖救灾是不成的。”丁年贵一语打破了杨景澄的幻想,“自来此地便是豪强林立,他们囤积粮食、哄抬米价,朝廷屡禁不止,周遭能筹集的粮草极其有限。您要看过以往通政司报上的折子便知,该顽疾已绵延数朝,哪怕改朝换代杀尽了豪强皆无用。天灾便是他们兼并的天然助力。”丁年贵看了杨景澄一眼,“郡公之所以放您来此处,并不为您能解一地之忧。若真为了让您练手,天下哪处去不得?非扔您到个动弹不得的地方?您可以说我心眼儿黑,见谁都不像好人。但……”

    丁年贵单刀直入的道,“郡公并不全然信任您,亦是实情。”

    杨景澄面无表情的道:“我凭甚信你不信他?”

    “凭我当不了太子。”丁年贵说毕,也不同杨景澄争执,只道,“我无意离间您与郡公,便无此事,您亦该牢记伴君如伴虎。郡公之所以遭圣上猜忌,正是他前些年过于强势,引得圣上不满。您莫走上他的老路才好。”

    杨景澄没说话。

    丁年贵点到为止,转身出门唤来属下牛有为,把杨景澄的信与自己调粮的手令一齐交予他,命他即刻发出。

    院内飘来饭香,折腾了整一日的众人七倒八歪的坐在泛着水光的地板上,累的直喘气儿。杨景澄走到天井中,拍了拍杜玉娘的肩,问道:“你们本地那些豪门富户,水灾过后怎么收拾的?”

    杜玉娘道:“找族里的穷困亲族来,一日管一顿饭,包能收拾的妥妥帖帖。只是雕花的金箔金漆怕是得等冬季里预备过年时补去了。”

    杨景澄瞥了眼自家昨日还金光灿灿的横梁,果然已不成模样。但仔细看去,好几节叫彻底冲去了金箔彩漆的木雕反而更显风味。遂道:“木雕先这么着吧,你有没有熟悉的力工,叫他们来家里清理清理?咱家挺大的,光靠着你们几个,清到猴年马月去。”

    杜玉娘低低应了一声,就在杨景澄转身之际,她又忽然喊道:“世子!”

    杨景澄问:“有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