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3)
“而且鱼就只有一条,人家为了捞鱼指不定废了多大功夫,我们就开口感谢一下,这难道也不行?”
比如郑瑞华等几位女知青,她们一见能有大展身手,还能助人为乐的机会,便义不容辞地报了名。
其中一个急忙问道:
赵清澜是扫盲行动的主要发起人,趁着众人吃午饭的时间,就开始招募起了知青教师和学生。
一个男知青聪明的很,先众人一步起身,这就准备找合适的理由去跟余晚潇凑近乎了。
学生们多是半大的娃娃,有女有男,还有几个皮猴子一样的小屁孩,无论女男都是村子里熟的不能再熟的面孔。
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惰性一上来,便懒得再捡回书本,加上平日里光是干活就已经够累的了,他们根本不想白白浪费时间来凑这个热闹。
第16章 报名 熊孩子
他们见此不甘落后,忙不迭也站起来,立刻跟了上去。
只要有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请他帮忙,并且动机合理正当,他自然就会松口答应,就像余晚潇让他帮忙澄清那次一样。
这抱怨的两个人见他不明白那条鱼身上的来龙去脉,张口就教训他们,便没好气地说了一通。
这么一说,其他几个不明就里喝到鱼汤的男知青们,一下也跟着知道了余晚潇的名字。
“这是余晚潇余同志从河里捞上来的,是好心赠予,又不是卖给我们的,哪里就不对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还有赵清澜主动前去邀请的周静安,他也在赵清澜的游说下顺利进入了知青教师的名单。
“等一下,也带着我啊!”
“原来是她送我们鱼的,你们两个怎么不早说?”
老知青们自从上山下乡,一身学识就成了累赘,整天起早贪黑地劳作,早就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规律性地读书写字了。
知青教师们陆续报名,对扫盲感兴趣的学生们也一个个听闻动静,凑热闹地跟了过来。
送孩子来的大多是大爷大婶,他们常年忙于田间生计,光是刨土耕种就有忙不完的活,儿女媳婿也都要下地挣工分,家家户户很少有人能专门花时间管教自家的孩子。
一开始谈起鱼和余晚潇的两个男知青也不笨,哪能不知道他就是奔着余晚潇会抓鱼的本事,才想去帮忙的。
他们本来一脸萎靡不振地喝着粥,咀嚼着饼子,这会兀地听到居然有人会捞鱼,而且就是昨天来知青院的那位余晚潇,瞬间不约而同精神了起来。
他人看起来冷峻寡言,很不好相处,实际上外冷内热,并不是那种做什么都置身事外的人。
“等等,我也去!”
但也有一小部分老知青们是十分热衷文学,崇尚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
本来乡下的孩子们习惯了野来野去,大家伙早就见怪不怪,也没想过对他们多加管束,但当知青们要帮村民们扫盲的消息一出来,大家伙立刻就都坐不住了。
“我饭吃完了。”
“听说余同志就在赵清澜她们那边,那边正讨论扫盲的事儿呢,她好像也要参加,我去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吧。”
周静安在赵清澜等人来之前,一向是知青院里学识水平最拔尖的,无人能出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