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3)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八爷只是默默的喝茶,对于几位爷的议论,也是充耳不听。他心里想的自然是黄河水患一事,一次绝好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任谁都不好受。当然,除了只会捣蛋的老十。见他这般,便这样劝道:“八哥,你不要愁眉不展了。就算皇阿玛派了老四去又怎样,此次灾祸这么大,看他们能有什么能耐摆平这件事。若是做不好,说不定请功不成,反倒被治了罪,那就有好看的了。”

    府上的下人见他大动肝火,纷纷跪伏在地,个个吓得大气不敢出。太子这般沉不住气,却不知别人已是对他议论纷纷。

    话虽如此,不过都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罢了。

    那八贝勒府,十四提到太子,嘴角轻蔑一笑,对着其他阿哥讲道:“咱们这个太子爷呀,之所以能做太子,全赖运气,谁让他会投胎呢?”

    四爷问道:

    这筹银之事,殊不知任伯安早就知道了消息。对于四爷一行人下扬州筹款,在京城的老八等人便快马加鞭通知了任伯安,要他掣肘四爷的筹款计划,使得他不能完成任务。

    “筹银之事,方才我也说了,国难当头,需尽快去办。”

    九爷也是一笑,接过话:

    老八一直占据着“贤”字,明面上必须表现出一副关心百姓的嘴脸。这听了老十的话,连连摆手:“十弟,万万不可这样说。四哥和十三弟去了灾区,为的可都是黎民百姓,我们应该支持才对。”

    当时四爷到了灾区查探灾情后,又急着赶往扬州筹银。这到了地方,召见了当地的官员商议此事。然而在面对四爷的时候,其他官员都是战战兢兢,唯有这任伯安的神情不阴不阳,话里也是夹枪带棒。

    “谁是任伯安?”

    这直接把旁边的十三给惹恼了,一个区区小官,敢这等狂妄。于是,指着他怒斥道:“不是尽量,是必须完成!”

    可这个任伯安是九爷的门人,九爷又支持八爷,他自然不乐意听从四爷。何况八爷在朝廷之中,拥有极好的名声,引的各路人马竞相投奔,还有那些大臣都拥戴他也是人尽皆知的。这么看来,任伯安背后的山头可不小。也正因为有九爷这一帮人撑腰,任伯安才有胆量对皇子甩脸。对筹款之事百般阻拦,这也明显是八爷和九爷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他有权管理所有的盐商。这就意味着,盐商能不能正常做生意,都要看任伯安的脸色。这赶上黄河发大水,灾民百万,任伯安可以决定盐商捐款金额的大小。因此,四爷想要筹款,也不得不依赖任伯安。

    然而就是这般惨不忍睹的众生相,却依然有人不配合赈灾。其中就有一个满心不配合的官,那就是两淮巡盐道任伯安。话说这个官职很巧妙,本来是负责替朝廷监管两淮盐商的,所以权利极大。朝廷到盐田里统购食盐他能管,盐政上发“盐引”他能管,盐商拿了“盐引”运盐他也能管,甚至食盐卖到哪他更能管。所以,任伯安的职位虽不高,却拥有能够影响数百官员、成千上万百姓的权利。

    即使在大灾面前,这些当权者有的在落井下石,有的在观望,有的则在看笑话。真正怀着正义的,也是寥寥无几。

    四爷和十三无非就是这寥寥无几中的正义之人了,他们到了地方,专门挑水路,选择能见到百姓疾苦的路线走。而不是选择大路,走走过场。这自古一旦发生水患,受灾的就是老百姓,自然是有多惨就有多惨。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有的人还可以买个棺材安葬,但是大多数的人只好裹着芦苇席子下葬,甚至有的人只能卖身安葬家人。

    “他做事的标准就是,尽量不做事,不做事就不会犯错,这不犯错,自然就不会受到皇阿玛的训责。”

    第19章 明争暗斗是哪般

    只见任伯安听了四爷的话,不咸不淡的回了句:“下官会尽量完成四贝勒的任务。”

    人群中就见他轻“哼”一声,上前道:“回四贝勒的话,正是下官。”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