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记(2)残庙(3/7)

    如何,自己又不是木头,如何察觉不到?

    不过她芳心已然暗属张如仙,对大师兄只有尊敬友爱,每当面对程思道时,

    心中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淡淡歉意,好像自己愧对师兄的好意一般。

    但毕竟师兄妹之间相处十余年,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眼见得程思道独自留下,

    怕是凶多吉少,焦急万分,只想回去留下和师兄拼死并肩作战。

    张如仙对师兄当然也是极为关心,但却比李秋晴理智稳重得多,只得耐心劝

    慰。

    「大师兄武功高卓,远超同辈,连师父都要夸赞,即便不能战胜敌人,但脱

    险总不是问题。更何况,眼下更为重要的,是要护送江山社稷图南下,还有保护

    施大人的一双儿女。若是他们有失,施大人、那些为此丧生的江湖同道都要枉死,

    师兄的一片苦心也就白费了。」

    几番劝慰之下,李秋晴虽然仍是觉得大师兄面临的情况凶险,但也只能暗暗

    祷告,以盼大师兄以及施夫人吉人天相,得脱险境。

    反倒是小公子施越,只在最初两天因为父母接连遇难之后哭泣伤心,现在小

    脸上却是充满了坚毅,眼神中仇恨之意如烈火般升腾,风餐露宿也毫不叫苦,浑

    然没有豪门公子哥的样子。

    先前夺得的那两匹快马属于官马,马身上烙有皇城司的印记,太过于招摇,

    只好弃马将其放走。

    幸好施家豪阔,家财万千,施芸、施越姐弟身上都带有大量银钞,张如仙江

    湖经验颇丰,虽不敢夜宿城镇,但总能在村落中换来衣衫水米,补充物资。

    几人将长剑包裹了,斜藏与蓑衣或行囊之中,时而步行,时而扮作村民搭乘

    驴车,一路之上虽然偶尔能碰到搜查的金兵,但总算有惊无险,顺利通过。

    一路晓行夜宿,已经过了真定府,来至了赞皇县境内。

    这几日以来如同惊弓之鸟,神情紧张,时刻防备御敌,张如仙、李秋晴二人

    自幼习武,倒是还能支撑,但施家姐弟年纪幼小,又是文弱的很,早已委顿不堪。

    施芸已经身体有些发热,四肢无力,只能由李秋晴搀扶着,勉强行走;而施

    越虽然倔强,不要张如仙帮忙,但体力也到达极限,走起路来也是摇摇晃晃,随

    时都有可能跌倒。

    偏生今日又下起了鹅毛大雪,一直到了午后仍然不见停的意思,冒雪赶路已

    不可能,必须尽快寻一个避雪的地方修整。

    张如仙看旁边的施越走起来一步三摇,晃晃悠悠的,便劝道:「施公子,你

    扶着我走吧,别再跌跤。」

    施越小脸冻的通红,头上身上满是积雪,就连睫毛上也是白花花沾一片,却

    没有答话,只是摇了摇头,神情颇为坚毅。

    心中暗道:我若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谈什么要给爹娘报仇?

    张如仙轻笑一声,赞道:「好小子,有几分硬骨头,这才像个男儿汉。」

    抬眼向前一番远望,道:「师妹

    ,前面就是五马山了,一会儿我先去打探一

    番,向五马山寨的人求助,你们在山下找个地方修整,等我消息。」

    李秋晴妙目已经被北风吹的几乎睁不开,一只手挡着扑面吹打的风雪,一面

    侧着脸道:「咱们不一起上去吗?」

    张如仙摇头道:「山寨的人防备甚严,咱们这么多人一起上去,怕是要生误

    会,大师兄前些年还因此和他们打了一架,幸好最后误会解开,还交了朋友。」

    打眼瞧了一眼被李秋晴搀扶着的施芸,道:「再说,施小姐现在也没法上山

    了,我去求一求他们,看能不能把咱们接上去。」

    施芸见他双目炯炯朝自己看来自己,有些害羞,扭过脸埋首靠在李秋晴香肩

    之上,芳心微跳。

    施越却在旁听得糊里糊涂,不明所以,不禁好奇道:「山寨?他们是什么人,

    是山匪吗?」

    张如仙哈哈一笑道:「不错,是山匪,不过不打劫老百姓,而是专门杀金狗

    的山匪!」

    见施越仍是一脸迷茫,便耐心解释。

    五马山寨的前身便是在靖康年间,曾由宝洲路廉访使马扩统领的抗金义军。

    马扩弓马娴熟,于政和年间曾考取武举,宣和时出使金国,商议宋金结盟共

    击契丹。

    当时的金主完颜阿骨打邀宋使会猎,借此考校宋人武艺。马扩大展神威,技

    惊四座,女真诸将人人拜服,尊称他为「也力麻力」,也就是神箭手的意思。

    中原沦陷后,马扩于五马山结寨组织义军,坚持抗金,义军势力一度多达十

    余万人,声势颇为壮大,但始终无法得到南宋朝廷支援,最终在金军绞杀下战败。

    后来岳飞北伐中原,一路势如破竹,杀的金兵尽皆丧胆,望风披靡。正在即

    将收复故都东京汴梁,迎回二帝之时,高宗赵构却连发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

    最终因「莫须有」的罪名含冤曲死风波亭。

    岳元帅在北方的旧部接到消息,人人愤懑,痛斥南宋朝廷无能,奸相秦桧卖

    主求荣,均不愿受宋朝调令,也不愿再回南方,坚持留在中原继续抗金事业。

    其中有一支岳家军旧部便流落至此,汇集了当年的马扩残兵,又招揽了两河

    义士,重新在五马山安扎了下来。

    但终究形势比人强,经过连番苦战,中原各路义军死的死、残的残,现今山

    寨中也不过只剩下几百人了,其中当年曾跟随过岳元帅征战的老卒,也已经是头

    发花白,垂垂老矣。

    几十年来,这些人依然如同一根钉子一般,死死地楔在了金国腹地,山寨诸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