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2/2)
别看只是一起陈年久远的谋逆案,但它的意义重大。
迁都那年,林知惜给姐姐送了两个男人。那两人嘴甜会来事,对姐姐千依百顺。去年姐姐主动与世子分开。在公主府养了两个面首。外面流言蜚语满天飞。
**
林知惜撑着下巴,等待她下文。
而这次反着来,不说那些读孝经的读书人接受不了,就连普通百姓都接受不了。
京兆府府尹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立刻请吏部侍郎帮忙牵线搭桥。
吏部侍郎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打道回府。
那日几乎全京城的百姓都出动了。
好家伙,这态度再自然不过,半点不放在心上。
林知惜点头,“是啊。”她拿起一封奏章交给王朝云,对方恭恭敬敬接过,递到林知雅面前。
短短七天时间,奏折像雪花疯狂递上去,但无一例外全部被打发下来。上面也仅仅写着三个字“知道了”。
哪怕他威逼利诱,说会助对方升迁,对方都不干。他们似乎也不在意升迁,只想管好本县。
陛下显然已经看过奏章,但她并未改变心意。
文臣一直关注朝臣们的反应,无论外面骂得有多凶,跟着陛下一块打天下的武将好似没什么反应。他们依旧乐呵呵上朝,好像事不关己。
她闲适的动作彻底激怒了林知雅,她三两步近前,隔着书桌问她,“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一定会被世人唾骂。你怎么能这么干?”
京兆府那边率先顶不住了,许多读书人聚在一块闹事,衙差根本管不过来,京兆府府尹聚集几个志同道合的官员一块商议对策。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甚至官员得知这事,也纷纷写折子劝诫陛下。
这关乎陛下对犯罪的容忍度,关系陛下的皇位能不能坐得稳。
吏部侍郎借着考核的名头去地方官,酒席间,他刚起了个头,县令就一个劲儿摇头说不干。
有人提出反对,“之前咱们文官都提了。陛下不是直接把我们打发了吗?”
地方官的升迁都由吏部考量,吏部侍郎是直属上司,他们不敢不听。
沈为民从未清醒地认清自已这个外甥女,她看似柔弱,其实她的心狠着呢。
“之前都是京官,咱们不如让地方官一块提。京城这么乱,地方肯定也不太平。”
林知雅脸颊微红,“那不一样。那些人骂我,其实心里未尝不羡慕我。可你杀害自已的祖父,世人不会羡慕,只会觉得你心狠。”
普通百姓在背地里骂陛下心狠,不孝。读书人写书骂。
他又去其他县试试,没想到结果大同小异。虽然不像第一个明目张胆拒绝,但一说起联名上奏,直跟他打马虎眼。
林知雅和沈为民对视一眼,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恐怕早在她换了三位主审,就已经猜到幕后凶手是正德帝了。而凤至会下这样的判决也在她意料之中。
林知惜笑了,“你们放心吧。朕要是轻易被流言蜚语击倒,就不会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要不知道舅舅素来稳重,她都要以为舅舅在跟她开玩笑。
林知雅翻开奏折,正是正德帝的判决书,而且已经盖了玉玺。
当妹妹一开口,她迫不及待询问,“我听说凤阁老判了祖父斩立决?”
这短短七天里,这桩案子已经闹得人尽皆知。没有人记得当初的齐王清风霁月,没有人唏嘘他的遭遇,更多人关注陛下按照新律法,要杀死她的亲祖父。
奏章很快发下去,刑部官员看到判决,惊得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有人提议联名上奏,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同时他又觉得齿冷,她连自已的亲祖父都敢杀,要是他也犯了罪,她决不会手下留情。
京兆府府尹得到消息,没法怪老朋友,只能叹一句,陛下会用人。
当吏部侍郎问他地方安全时,县令不在意,“现在闹没事。过阵子就好了。总要有个过程嘛。”
林知惜站起身,走到她旁边,“去年你选择跟你前任夫君分开时,难道就没想过会被世人唾骂?”
林知雅胸口剧烈起伏,脑子嗡嗡作响,失声尖叫,“你疯了?”
刑部尚书求见陛下,但陛下并未召见他,他只能写奏章呈上去。
吏部侍郎觉得这县令是块朽木,脑子不会转。这样的人也不值得他拉拢。
夏云秋来,京城绿叶全变黄时,万众瞩目的谋逆案凶手终于推出菜市口。
之前她名声有多好,现在就有多糟糕。
这场判决远比状元游街更热闹,京城靠近菜市口的街道挤挤满了人。
戏文里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下这个判决的人是王子的父亲。不是王子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