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2)

    沈桓无奈:“我并无低看谢家的意思。”

    见夫妇俩面露不解,公公直言道:“夫人娘家有个子侄,入住在府上,请他速来见,与我一道入宫。”

    “陶婶这样子,不去柳巷当差,还真可惜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姑母放心,我都晓得的。”

    “朕观你言之凿凿,却不想你只是纸上谈兵,若朕把这治水的重担交付于你,你可担得起?”

    偏院那边的丫鬟小跑过来,沈桓皱眉斥道:“大半夜,说个什么好不好,再敢乱言,乱棍撵出去。”

    谢氏听不得这话:“我们谢家,一直有福。”

    沈桓先回过了神,唏嘘不已:“谢家也算祖上有福了。”

    闻言,夫妇俩更懵了,这个侄儿一直在家温书,很少出门,怎么就被皇帝看中了。

    不等他们探问,谢霁步履从容进屋,先是朝夫妇俩作了个揖,嘱他们宽心,便对公公温言道:“小生已准备妥当,劳公公带路。”

    这般一想,谢氏心里又生出几分不安,拉着侄子又是好一通嘱咐。

    “好说。”

    沈桓为谢霁高兴之余,又不免遗憾。

    陶婶也不在意沈旖一两句的讥讽,仍是劝道:“少夫人得了便宜就莫再矫情,倒不如想想,趁着那位还在兴头上,为自己多添些筹码,夫人年纪轻轻,又如此貌美,难道还真甘愿守上一辈子。”

    将二人送至大门口,眼见着挂着皇家徽章的马车消失在路尽头,夫妇俩仍是没想不明白。

    被母亲和表兄记挂着的沈旖这时候也没闲着,陶婶没过两日就赶到了别院,催着沈旖写信。

    瞧谢氏笑过以后,眉眼间浮着一抹忧色,谢霁以为她是为表妹烦忧,便劝道:“若我有幸,有所成绩,对表妹也是帮衬,姑母当高兴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谢霁是两者兼备,不说右相对他有惜才之心,便是周肆,在与谢霁聊过几句后,也是龙心大悦。

    眼见着谢氏走远,有下人在,沈桓不便去追,有火,也只能对着下人发了。

    待到谢霁入得宫中,见他进退得宜,谈吐有礼,又思及这是沈家子侄,周肆好感更甚。

    “外室一样养在私宅不能见人,难道比在国公府做个有操守的少夫人要来得光彩?”

    “皇上委你重任,那就好好干,做出点政绩,别的不相干的应酬,没甚好的,推掉也罢。”

    谢霁略一思忖,便从容道:“禀圣上,宜用火山灰,并盐水泥,混以粘土,加固之。”

    在谢霁到来之前,右相便将科文呈上了御前,供天子阅览。

    沈家谁也料不到,谢家那个打秋风的子侄,半夜匆匆入宫,待到翌日回了沈家,居然就已经有了官身,被圣上钦赐为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

    谢霁苦读十年,便是为了入金銮殿,得见圣颜。

    丫鬟登时定住,直哆嗦道:“是董姨娘,昨儿个就有些不适,今夜更是发起了高烧,直唤着老爷呢。”

    周肆看腻了空有词藻,却无建树的八股文,难得碰到一篇言之有物的实用文章,心里也十分受用。

    谢霁双手并拢,躬身道:“臣不敢托大,却愿意为民为国做些实事。”

    谢氏一笑,有点冷,可也从未高看。

    为何有出息的都是别人家子嗣,他沈桓唯一的儿子,连个乡试都过不了。

    谢家到了谢父这一代已经开始转行,谢父是哪里有活就往哪里钻,良田和铺子都是靠双手打拼出来的,谢霁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开了不少眼界。

    皇帝该不会是想把他们绑在一条船上,若无事,全员平安,若船翻了,都得丧命。

    “朕且问你,若是修筑堤坝,用何种材料最为牢固。”

    可一想到女儿和皇帝那见不得光的私情,又难免膈应起来,经不住往深处琢磨。

    谢氏感念侄儿厚道,然而个中缘由,却不能道来,只能藏在心里,默默酿成苦酒了。

    “老爷,不好了,不好了。”

    如今大好机会就摆在眼前,自是要把握住。

    唯有谢氏是真心实意为谢霁高兴,双手并拢,只道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难为你有这份心了。”

    “唤我有何用,有病就去请大夫,有个好歹,就是你们照顾不周,该罚。”

    拉皮条的功夫,可不比老鸨差。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