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2)
他倒是想要让自己男朋友离他远一点,可因为还没向对方坦白身份,根本就没有立场做这种事。
无人在意,跟在谢当归身后的江远帆死死地盯着谢当归抓住刘朗的手,脸几乎黑成了墨色。
拍《黑白》的那段时间,他几乎把刘朗参演的作品全都看了一遍,很多演技的细节都是跟他学的。
“噢。”
“我怎么记得早上有人出去的时候,还嫌嘉宾来得太晚耽搁他摘蘑菇呢?”任冬把他们从导演那里坑来的瓜端了上来。
刚在山脚下找了一会儿,他们就碰见了一个刚从山上回来的本地人。
当然,其中也有任冬的暗示在里边,让他抓紧机会就好好跟人学学,不然谢当归也不敢这么在大佬面前献殷勤。
“没事,他们摘不完的。下一次下雨,又会生很多出来。而且这东西就是数量少才值钱,多了还有几个人买?”
谢当归三步并做两步迎了上去握住了对方的手:“刘老师,我是谢当归,超喜欢您的电影的!没想到今天居然是您过来,我们刚在山上摘了点枞树菌,新鲜得很,一会儿您尝尝。”
有句话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刘朗这里他是真真正正感受到了。
谢当归和江远帆眼睛一亮,哟呵,劳动力来了!
“好叭。”
王导嘴里的刘朗那可是敬业的代表,演戏从不用替身,演技也十分突出,几乎是“一条过”的代名词,被谢当归当成了偶像般的存在。
“兄弟萌,我们带着蘑菇肥来了!”两个采蘑菇的小男孩回到了院子。
自从他们觉得电风扇换得太便宜了之后,每天都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干活,要不是他在农村生活,能从山上弄到好东西,这会儿说不定已经负债累累了。
“这玩意这么贵?要不我们少摘一点吧?让他们多卖点钱。”江远帆小声跟谢当归说。
“找菌子呢?这底下的都被找得差不多了, 你们到那边去找,那边多。”
一旁的江远帆心里怄着火,却还得笑脸相对。
他们吃饭的一共六个人,加上要来的飞行嘉宾最多不超过十个,谢当归和江远帆就摘了五斤左右的枞树菌就回去了,多了也吃不下。
“赶集还分日子?”
谢当归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还真是对这些一点了解都没有。
演《黑白》之前,公司为了不让谢当归掉链子,请了老师给他好好地补了几天的课,填鸭式教学,把理论给他过了一遍,但连半吊子都算不上。幸运的是他遇到个想要翻身的导演,为了电影的质量,亲自指导,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分日子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有人去?农村人流量少,不能天天卖东西,就把东西攒攒,等到赶集的时候挑去卖。有的地方赶周六,有的地方赶周日,还有的赶初一和十五。”
而围在刘朗边上转的谢当归早就把江远帆抛到了九霄云外。
但是刘朗嘛,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影帝。他当初在《黑白》剧组的时候,王导就是拿刘朗来举例,让他跟着学的。
脱掉雨靴,把装备放在楼梯下,谢当归和江远帆上了楼,堂屋里果然多了一名年轻的男子。
谢当归没想到节目组居然能请到刘朗过来,如果换成别人,他肯定就毫无心理负担地使唤了。
他是对江远帆的印象改观了没错,但一个刚认识没多久的朋友还无法阻挡他学习的脚步。
刘朗是任冬的忘年交,刚好在荆州拍戏,被他邀请过来玩的,这会儿倒是便宜了谢当归。
“回来了?快来看看这是谁!”王启昌从二楼探出了个头。
来这个节目他就是冲着任冬和孙雅娴来的,这二位都是圈里的老人,有实力有人脉,谢当归已经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没想到居然还有意外收获。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从一个很普通点,却帮他开阔了新的视野。这些都是对方在这么多年的演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剧组中根本不会有人教他。
至于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那么多人呢!想吃自己也能摘!被他们坑了这么久的谢当归无视起来理所当然。
热情好客的老乡给他们指了个方向, 他的背篓里满满当当装了一篓子, 估计得有十几斤。老乡还告诉他们, 明天就是镇上赶集的日子,有人专门来收枞树菌,三十块钱一斤, 昨天下这场雨,刚好给他们带来不少额外收益。
一整天,谢当归都在围着刘朗转。
“明天赶集我们可以去看看,能便宜买到城里吃不到的好东西,不知道他们这里是赶哪一天。”
被教训的江远帆蔫了吧唧,谢当归居然觉得他有点可爱,白长了那么一张高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