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2/2)
苻坚是一个深谋大略的帝王,他知道想要的是什么。
“臣弟奏请,调回我苻氏嫡系将领回长安。”
苻坚笑着说,“好啊,皇弟,你说吧。”
苻坚是惊讶的。
萱城觉得如果只限制在世家大族之中,那扩建太学似乎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
“皇兄,我有一事要奏请。”萱城顿了顿,朗朗发声。
上元节过后,扩建后的太学便正式进入了修建期间,长安城内已有的太学已经在大力招生了,只要是年满七岁的世族男子都可入太学读书。
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的就是你
“这。”苻坚言之不语。
苻坚同意了。
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从游牧民族到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学习儒家的学说,这是必不可少的。
萱城道,“我们兴儒学的目的在于教化百姓,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以后我们国内的每一项政令的推行都要经过儒学人士的传播,皇兄,你不是想要向晋朝学习吗?晋朝如今是门阀制度,可晋朝的庶民也是入了私塾的,我们既然推行了儒学,又这么费尽心思的扩建了太学,那理当做的比晋朝好,我们的儒学推行好了,谢安还不得过来看看。”
于是他提议,除去世家大族,庶人子弟年满八岁也可入太学读书。
“皇兄,这是臣弟深思熟虑之后才想奏上的,如今我苻氏嫡系都镇守边疆,兵法有云,嫡系守疆在乱,异性守畿多为乱时,大秦平定北国,如今只剩一弹丸之地,只需十万兵马足矣,乱世将结,我们必须调回我嫡系兵马回京畿。”
“若是调回一人,那我长安嫡系之重,若是边疆出事,我们岂非两头受困。”
殿上数位老臣交头接耳,低声讨论,“是该把那些异性人流放到边境上去了,这些人留在长安没好处。”
苻坚脸色亦怔怔而惊。
苻坚在朝会上嘉赏了苻宏和苻睿,两个人喜形于色,萱城也露出笑容。
…………
情理不偏,萱城这般恭敬的说。
“我氐族嫡系将领皆在边疆,这不是长治久安之兆啊,该召回了。”
于是,这推行儒学之事就这么推展开来了,无论世族还是庶民皆可入太学读书。
此语落地,殿上跪拜之人皆面露异色,苻坚曾经明令过的,所有氐族嫡系将领皆守边疆,这道政策也延续了十多年了,如今所有的嫡系将领都镇守在边疆之地上,大秦遂有这十多年的安宁。
“是呀,是呀,你看那慕容家的人,受了多少圣恩,却无半分功绩。”
“阳平公言之有理啊。”
苻坚和谢安,互相吸引互相崇拜。
“皇弟,你这话、、似乎不妥啊。”
孔夫子兴起的私学招收的都是一些世族子弟,庶民也可入学读书,那似乎一切就变得没有礼仪纲常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而且其实在苻坚这个年代,法家的学说更加合适,只是王勐推广了儒学那么久,好不容易秦国国内是一派儒学景象,苻坚那么的崇拜士族,萱城怎可去阻碍。
他当然这样肯定无疑,前秦之乱不在这十年几年,真正的前秦对手始终是南渡的**正统司马氏,五胡乱华,在文化上终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不过数众莽夫逞勇罢了,短短几十年,都被苻坚一一灭国,北方大一统,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正是萱城如今这位身体的亲哥哥啊。
萱城都一一听了进去这些微弱的讨论声,他嘴角噙着笑,内心一如既往坚定如斯。
“皇兄,臣弟胆以性命保证,调回嫡系之将,有利无害。”萱城肯定的说。
“皇兄,别的不说,辽东郡,昌黎郡,玄菟郡,渔阳郡,雁门郡,朔方郡,上郡,安定郡,陇西郡,阴平郡,这十郡必须撤回嫡系将领,如今我秦国与代国交战在际,不可再有嫡系镇守,先前降服的异族人有些必须外调至边境,他们整日在长安城中无所事事,耗尽粮财,这对我国未来作战极为不利,臣弟奏请,外放异族人,将镇守边境的嫡系将领各调回一人,这样既确保我秦之边境无属异姓,又有降服之人效力,皇兄,这不是臣弟一时兴起,请您明鉴。”
到了建元十年三月份时候,扩建太学的任务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