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2)

    樊奕多看了那刘郎中几眼,总觉得这人很面善,似乎在哪里见过。

    于是方宜继“姑姑”送的荷包之后,又得了“师祖母”送的一套衣服。

    如芸拿着隔壁婶子帮带回的新绣线,扶着林氏去了厢房。

    樊奕疑惑的看着他们,问道:“敢问你家少爷是?”

    左三立刻应道:“好!”他转头对林氏说:“夫人的意思,在下会如实禀告少爷。在下这就告辞!”

    刘御医看眼青年,挑了挑眼,没吭声,默认了郎中这个说法。

    林氏得知自家儿子带着小弟子回来了,让如把她做好的一套衣服拿出来。

    那人正是朱府的门房,奉他家大公子之命,告知樊奕,请樊奕明日去朱府一趟。

    青年笑道:“我家少爷姓顾,曾来拜访过。”

    恰好正逢樊奕让小童休息片刻,因方宜已经学习了一个时辰,樊奕怕他年纪小,受不住,于是暂停了讲学。

    林氏脸色颇为严肃,她说:“壮士请稍等。”转过头喊了声“芸儿。”

    午后,整个樊家宁静、祥和,只时不时响起小童朗朗读书声,与少年轻声细致的讲解。

    左三还在想着如何才能让林氏收下之时,刘御医笑呵呵地道:“夫人无需客气,夫人的诊金,老夫已经收过了,断无再收之理。夫人素日只需好生静养,保持心绪舒畅,这病症就好得更快些。若无事,老夫先告辞了。左护卫,送我回去罢。”

    樊奕和如云看着三人骑马远去,兄妹俩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这顾公子真是宅心仁厚。”说完,双双止不住地笑。

    站在门边的如芸明白娘亲的意思,点了点头,转身走了出去。

    她眼中闪过不舍,那镯子是相公在世时,送她的东西,在艰难时,也没舍不得当出去,可如今不得不当作诊金送出去。

    来时,他还以为乡下农妇,多半是见钱眼开之流,不曾想竟然还有这等高风亮节之人。

    林氏见人执意要走,也无法,只好让兄妹二人将刘郎中一行人送至门口。

    樊奕想起娘亲说过的那位“顾公子”,于是请了他们进来。

    如芸送了见面礼,转身去厢房扶林氏过来用午膳。

    据青年介绍,樊奕得知:那老人家是刘郎中,小的看起来小,实际已有十三、四岁,是跟在刘郎中身边的徒孙兼帮手。

    樊奕听到敲门声,起身去开门。

    如芸点头:“哥哥放心,如芸省得。倒是哥哥,明年道秋闱,可不能再错过了!”

    林氏接着道:“请壮士回去时,替小妇人谢过顾公子的好意。只是亡夫已去,未亡人何德何能,受顾公子这般礼遇?实在是受之有愧。”

    林氏神情柔和,温声对小方宜说:“用了午膳,就去试试合不合身,若不合适,师祖母再改改。”

    青年见门开了,便上前一步,躬身道:“公子,在下奉我家少爷之命,请了刘郎中来给樊夫人诊病。”

    申时初,樊家大门处,传来一阵突兀的敲门声。

    樊奕笑过之后,对如云正色道:“我们不能平白受人恩惠,以后要想办法回报那位顾公子。”

    樊奕点头,正要再说什么,不远处又走来一人。

    若是他真把东西再拿回去,王爷非得治他一个办事不力不可!

    青年双手抱拳,道:“夫人放心,在下这去就为夫人抓药。”

    方宜见先生家中有客,便听话地由如芸带着去了厢房坐着。

    他认出那人身上的衣着,正是朱府下人的装束,便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

    见如芸捧了两个雕花盒子走到身边,她示意如芸将东西放在青年身边的桌子上,又笑着对青年说:“劳烦壮士将此物带回去,交还顾公子。顾公子能记得亡夫,已是亡夫之幸。岂有再让顾公子破费之理?你家公子的心意,小妇人已然心领。多谢!”

    林氏撑着桌子站起来,对刘郎中行了一礼,“多谢刘郎中百忙之中为小妇人诊治。”又将手腕上戴着品相不太好的玉镯褪了下来,放进随身挂着的荷包里,递给刘郎中,“小妇人家境贫寒,拿不出更多诊金,让刘郎中见笑,请您务必收下。”

    方宜乖乖点头,小小的手不断摸着新衣服,圆溜溜的眼睛亮晶晶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左三看着樊夫人的举动,面上露出一丝赞赏,更多的是纠结与隐隐的羞愧。

    门外站着三人,一老一小,还有个壮实的青年,青年背后背着个药箱。

    樊奕心中好笑,妹妹这进入角色的速度可算神速。

    樊奕将林氏扶到堂屋,让刘郎中诊脉。诊完之后,郎中道:“夫人这病多半是郁结于心,贵体并无大碍,不过是生产时遗留病症没有及时医治。”说着,提笔在纸上写下药方,递给了站在一边的徒孙。

    几人安静地用过午膳,方宜就由樊奕带着读书去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