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2)
这感觉只一闪而过,朱文宣面色如常地招呼樊奕:“先去用早膳,随后我们便可出发。”
用过早膳,两人便坐上雇好道马车,一同去了德馨园。
李瑞安虽不再言语,脸色却缓和了不少。毕竟在去年地童试中,他也只得了第十二的名次。
他们不紧不慢地走着,很快就与前头步履缓慢的三人走近。那几人的交谈声就传了出来。
季兰殊摆了摆手,大步走出卧房,临近门口才道:“不用,我自有安排。”
望江亭很大很气派,入眼便是八根雕花石柱,亭子有一小半建在水上,亭中布置清雅,各色菊花竞相开放。文人们已经聚集,他们或立或坐,隐隐以一个方位为中心。
三人中一位身量稍矮的少年问道:“这园子的主家是谁?瑞安兄可知?”
三人说说笑笑继续走,瑞安侧头看见了樊奕两人,招呼道:“朱大公子,许久不见。”
永兴县郊外有座林园,名为“德馨”。园子依山傍水,有成片的红树林,山下便是扬子江分支。相传这座林园乃江城中一位有权有势的权贵所有。这位权贵偶然听闻文人们时常举办文会,于是大方将林园开放,供文人一边吟诗作对,一边游园赏景。
老管家神情立刻变得严肃,应道:“王爷放心。”想了想,又问:“王爷真找到当年救您的人?可需要老奴差人送上谢礼?”
几人互相认识后,顾华不由低声道:“樊奕……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听过?”
身为男子,朱文宣对于别人的相貌并不会过多留意,相比相貌,他更在意的是学识。即使樊奕长得状若好女,他顶多觉得樊奕不过是长得比一般人略为出挑。
左侧一青年人回答:“不知,但听闻原主与楚王爷颇有交情。”
李瑞安给他们介绍:矮个子少年是顾华,另一位是齐朗。
德馨园大门前两侧的空地上,停了许多马车。大门口处聚了一群人,他们大多数衣着考究,神态倨傲。两个壮实的仆从笔直地站在两旁,正仔细地核对人们手中的请柬,检查过后,再客客气气的将人请了进去。
第16章 文会(一)
离园子还有段距离,朱文宣和樊奕就下了马车,步行过去。
今日一见,朱文宣心中竟然生出一种“这少年竟然这般好看”的感慨。
话都讲得这般明白,樊奕再拒绝,就显得他不知好歹。他只好对朱文宣行了一礼,道:“让兄长破费了,多谢。”
几人一路寒暄着,向望江亭走去。
翌日一早,朱文宣敲开了樊奕所在的房间,一眼见到焕然一新的樊奕,眼中不由闪过惊艳。
稍矮少年两眼发光,“瑞安兄可真厉害!知晓得这样清楚!”
一进园子,立刻就有侍女走上前,为两人一面引路,一面介绍园中布局。
置办行头的银子由朱文宣帮付,怕樊奕心中不快,他解释道:“佛靠金装马靠鞍,世人皆是先敬衣裳,你既唤我一声兄长,就无需与我客气。以后,若是你有了大造化,莫忘提携兄长便是。”
樊奕和朱文宣早早就来到了永兴县,在一家客栈里定了两间房。朱文宣就带着樊奕去了成衣铺,买了两套时兴的衣物之后,又去了玉器店,给樊奕挑了支玉簪。
齐朗也沉思片刻,看着樊奕恍然道:“你不就是去年考了第一那个人吗?!”
朱文宣:“确实是久违了,李公子。这两位是?”
樊奕谦虚地笑了,“不过是侥幸,论学识阅历,小生定是不如几位公子的。”
稍矮少年不解问道:“此话怎讲?”
瑞安谦逊的笑笑:“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语气却颇为自得。
另一人语气有些激动的道:“说不定我们这回能见着王爷!”
“两位公子,顺着这条大路直走,就是望江亭,那儿是各位公子论诗作词的首选之地。红树林在望江亭右侧,可从望江亭边的小道走过去。若公子们想去赏景,这红树林是个不错的去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三人看向樊奕的目光顿时多了别的东西。
名为“瑞安”的青年悠然道:“咱这位楚王爷,生性风流,名扬大昭,谁人不知?此次文会,十里八乡有才之士齐聚,我猜这楚王爷定会出现,毕竟相貌不俗又有才华之人,可是王爷的心头好。”
樊奕点头,跟着朱文宣下楼。
两人走到大门口时,站在门口的人群已经进去大半,他们没等多久,也顺利进了园子。
季兰殊翻身下床,随意披了件外袍,继续说道:“让左二、左五机灵点儿,别让人起疑。特别是后院那几个,多看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