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不能亏待小兄弟(25中)(4/10)

    我停下了手中的敲击,忽然想明白了我在绕什么,举起手对干妈笑了一下:「干妈,我想到了。不绕弯子了,朱总理,我期望您与中央能够商议出一条可实施的方案。具体操作我不清楚,结果就是我们在海外的收益按照我们之前提到的比例实施,然后国内的国企我划分一些行业,挑选适合的企业将其抵偿给我,每年根据中央的进度来。我大约接手当年预计破产重组总数的百分之二到三。以明年年初为界限吧,年初应该是有机会发布产品了。然后从获得收益的下个月开始逐步吸收这些公司。要求是债务清零,原有员工脱钩。从新招纳,新员工以家庭困难或者双下岗为优先。不符合上述两点的新员工需要义务参与公司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尤其是抢险救灾类的活动。不符合上述条件一盖不接收。您看有难度么?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在之后的五到十年里,把这些企业串成一串。五到十年

    过后,股份分配我个人百分之一,企业员工联合会百分之九十九,我的百分之一,同股不同权,需要占投票权的百分之34以上。具体占比由职工管理委员会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决定。企业除了应缴税金之外,每年向国家缴纳债务补偿金。补偿金的金额不超过当年净利润的百分之十一。哦对了,补充说明一下,不要任何人员或者占地超大的大型企业,不要国家重视的民生类型企业。类型方面以人数在数十到上千的中小微型企业为标准,尽可能是那种服务区域原就是本地区域性的企业。」

    这个数字是每年的百分之二到三,总数是六万五的话,就是1300-1950家企业。

    数量惊人,已经与实际规划中最后剩余的央企数量接近了。

    当然体量上是完全不可比的。

    然后平均算起来是一个省十几家每年。

    平均往下就是每个地级市每年一家。

    如果要是有能力接收更多的话,期许值是三千家最好。

    最好是能在十年内达成每个县都能有一家企业是这个巨大联盟的一员。

    朱镕基在心中迅速地默算了一下,十年,如果每年国际公司的款项有数十亿美元的话,十年就是人民币几千亿。

    而就算是三千家一个亿的公司也才只有三千亿人民币。

    而且说的这种几十人到上千人的公司,以当前的估值来计算平均连两千万都不值的。

    也就是说总价值只有六百亿以内的。

    便宜占大了点儿吧。

    也对,一开始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他是为了给自己和国家一个理由,名正言顺。

    朱:「最终的目的是每个行政县,区至少有一家企业对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需要至少三千一百家才行。只要不是平均价值超过一亿以上应该是可以得到一个好结果的。」

    一边沉默着的一位戴眼镜的小哥哥接口计算:「假设明年的破产重组,制改企业总数为4000家,接收比例为3%这样就有120家企业。假设平均人数为500人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的正常容纳下岗职工人数就是6万人。总计明年下岗人数恐怕会超过350万,也就是说如果不扩展只是正常收纳的话,人数占比只有1。71%。以此基数想要保障特困和双下岗家庭似乎效果不足。这些人员的工资按照今年的平均工资推测,想要保障质量生活得下去需要至少400元的月工资,这样算起来年开支约2。88亿元。」

    口算的好快呢,我看了一眼很帅气,智商或者至少是计算能力很突出。

    「多谢啦,帮我算一下再增加下岗总人口7。5%的人员工资,我明年的支出需要多少钱。」

    这样总计有收入或者说有保障的人口数十分接近10%了。

    基本能够保障安全了。

    「不客气,350万的百分之7。5是24。5万,按照这个工资标准的话,一年的总开销是11。7亿人民币。」

    干脆利落瞬间报账。

    「假设我把这一百二十家企业分成是二十条不同的产品链条,然后成立一个集中销售这二十种商品的商贸企业负责销售。也就是说只要能把商品销售出去,就能保障这一百二十家企业是完全盈利的状态了。假设盈利额是工资的1。2倍,然后商贸企业组建销售节点,送货订货部门等相关部门从之前那个7。5%中吸纳两万人成为员工。那么我需要多少开销?」

    我故意没有说的特别明确,看看这位小哥哥是不是很厉害。

    「假设各环节企业的纯盈利能达到人员开支的两倍也就是3。456亿元,然后24。5万人中减去两万就是22。5万人需要补助,那么按照工作的标准其实就是7。244亿元。」

    几乎没有考虑就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啊,很厉害,是个人才呢。

    后排有一只白的有点冷的手臂高高举起,可惜看不到人。

    「后排那位举手的同志请发言。」

    五婶儿看了到举手的人,于是帮我安排了一下。

    一位有着长刘海的小姐姐站起来温柔一笑说道:「您好,我有一个小疑问,您是打算以扶贫的方式直接帮助下岗职工么?如果是直接赠予的话,有可能得到的结果不一定让您满意。授人以鱼吃完就还需要呢。」

    果然中央派来的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都是有头脑的,的确是这样绝对不成。

    可是我可没说销售公司这两万人是依托一百二十个地级市为核心运营的之后就完了呢,下面可是还有三千多个县,最关键还有两万多个乡镇呢。

    小姐姐笑的很温柔很知性的美女呢,我也回了一个温柔的笑容说:「每个地级市都会有很多个乡镇,大约120个地级市就有一万多个乡镇什么概念?每个乡镇派出十多个人,我就需要二十多万员工,因为还需要监管和统计收纳计算的人员。拿着我的商品去乡镇所在地,村屯所在地。当地销售,去的时候是拉着一车货物,回来的时候需要给我拉回来一车农产品,蔬菜,水果,粮食作物都可以。然后市区的销售节点就天天特价销售。当日没有销售掉的蔬菜隔日就送去厂区食堂消化掉。两头倒扯,不需要有多高收益,只要维持即可。」

    朱副总理总算是开口一次,问到:「看你说的意思你是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吧?那为什么不全部的地级市都铺开呢?你想要让整个产业的延伸速度与下岗浪潮并轨前行对吧?尝试着第一波先接受每个地级市一个厂子怎么样?先考虑接收300个企业,并不要一开始就满负荷运转。适应适应再扩张产能招聘人手。每个地级市区也尽可能先试行,得到好的反馈再增加,如果模式是合理的。仅此就能至少每年安置十几万到几十万人,至少三四年是不会饱和。你这种销售方式是从厂家到消费者一步到位,拥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的。」

    我眨眨眼问:「可是我第一年就接收三百家企业国家不是亏了么?」

    朱副总理极为头疼的不顾仪态,捂了一下额头说:「你接收三百家不同地区的中小微型企业,安置下岗人员是原有人员的六七倍,这是对于社会的巨大贡献。要是你有更多的能力,国家期望你接收的越多越好。你得明白,国家不怕把所有的中小微型企业都白送你,怕的是没有地方安置员工,这些企业对于国家是一年亏损数百亿的吸血虫。不是怕有社会问题,早都一刀切掉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