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2/2)

    骆夏将嘴里的饺子咽下去才开口解释:“也不算很熟吧,其实我们基本没怎么闲聊过,她对我说的最多的两句话是谢谢和对不起。”

    向暖忙于学业和生活,坚持跳舞和弹琴,偶尔去参加个同学举办的派对。

    贾诚对此不敢苟同,反问:“不熟你怎么都来国外六年了对人家的印象还这么深?”

    连同她的青春一起封存。

    收纳箱的盖子盖好。

    贾诚有些诧异地抬眸,随即眼神里就带上了戏谑,笑问:“她是个什么样的女生?”

    2016年冬,英国。

    而他们出生的那年,冬至就在21号。

    俩人一前一后从厨房走出来,围绕餐桌坐下后,骆夏才淡笑说:“也没什么。”

    贾诚很感兴趣地问:“什么?”

    他换上拖鞋,立刻进了厨房,看到师兄贾诚正在往盘里盛饺子,很诧异地问:“师兄,你在哪儿弄的饺子?”

    骆夏深夜从医院回到和同医院的华人师兄合租的房子,一推开门就闻到了久违的饺子香味。

    Q.Q不再是她主要的聊天工具,微信才是。

    -

    骆夏回忆了片刻,说:“胆子小,内敛慢热,容易受惊吓,说话会经常带哭腔,在人群中的存在感挺低的,一不留神就会被忽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骆夏这个名字似乎也离她越来越远。

    骆夏接过一盘热腾腾的水饺,脑子里忽而划过一些画面。

    她变得越来越自信大方,也一直在向前看。

    “她是。”骆夏毫不犹豫地肯定道。

    贾诚八卦地笑着揶揄:“听起来你们很熟。”

    “冬至也不一定是21号。”贾诚随口说。

    “我一直都觉得,做一件事,放弃不难,坚持才更不容易。她高三坚持了整整一年,年级排名从将近两千提升到前二十,最终上了清大建筑系。”

    整个大学期间保持的齐肩短发也开始被她慢慢蓄长。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当年只打了一个耳洞的她,又去打了另一只耳洞。

    他记得很清楚,她的生日也在21号,和他隔了半年。

    他把装盘的饺子递给骆夏,笑说:“今天国内不是冬至嘛,咱也吃个饺子应应景。”

    贾诚看出他发呆来,问:“想什么呢?”

    贾诚乐呵呵道:“我跑了好多地方才买到的咱们国家的特色水饺。”

    她吃不到蟹黄包和榴莲,去超市也不再刻意找养乐多买回去喝。

    出国留学的生活强制着向暖改掉了一些烙印在骨子里的习惯。

    骆夏无奈轻叹,笑道:“因为她有个特点还挺让我欣赏的。”

    骆夏说:“她很坚韧,看起来柔柔弱弱很爱哭的女孩子,骨子里总有种不服输的劲儿。”

    “就是突然想起来,我认识一个生日在冬至的女孩。”

    但依旧听陈奕迅,玩nanoblock。

    人稍愣了下。

    这次没有发炎化脓。

    那瓶千纸鹤、那本同学录、高三毕业照,还有他送她的茶杯加湿器。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