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5(2/2)

    “你说那儿啊。”司机师傅笑着说:“你这多久没回来了?徐福乐早就倒闭了,那边盖了综合性商场。”

    只有拐过马蹄街的时候,她看到了北望一中。

    言忱点头:“是很多年了。”随后又问:“旧工厂呢?还在吗?”

    言忱当初离开北望时想,这辈子都不要回到这个地方。

    “用不了这么多,一共52。”师傅说什么都要给她找钱,言忱却说,“您出夜车的辛苦费。”

    车子平缓地行驶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

    路边的所有大型建筑物,言忱几乎都不认识。

    这几年北望的变化极大。

    一中门口的大石头还在,上边仍旧是初代校长题的字:北望一中。

    “没事儿,我自己找吧。”言忱说:“您路上小心。”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车吧,我送你过去。”司机师傅一边往车里走一边问:“这大晚上的你去那儿做什么啊?那边几条街都快拆了,现在政丨府在批那块地,批下来就要推了盖新楼。”

    一中的校门倒是有些破落了,一点儿气势也没。

    破败的旧工厂是这一带最高的建筑,在一众平房里显得格外突出。

    但没想到出了事,第一个想来的地方竟然是这里。

    北望是个教育大省。

    帽檐上的雪花沾了她满手,带着凄清的凉意。

    司机师傅愣怔了会儿,“你说老城区?”

    言忱坐在车后排,把车窗开了一半,雪花顺着风的方向落在她的白色羽绒服上,声音愈发低,“那边有个亲戚。”

    一中对面的那条小吃街早已不知所踪,倒是旁边全都盖起了苍蝇小馆,这会儿在夜里闪着各色各样的光。

    从火车站到格子街,一共走了半个小时,这会儿天已经透出了蒙蒙光亮,但只是远处天边刚翻起来的一丝白,像从茫茫白色的大地上映出来似的,

    言忱记得她高考那年,一中的本科升学率是82%,在全国都是很傲人的成绩。

    司机师傅见她看得出神,笑着介绍道:“现在一中不行啦,五年前北城名校的校长建了个振兴中学,第一年就有人拿了状元,之后升学率越来越高,大家挤破头都想把学校送进去,一中生源越来越差,去年本科升学率只有40%。”

    因为离北城近,北城发展的时候捎上了北望,不过几年,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完以后双手揣兜,背着吉他往幽长的小巷里走去。

    隔了好一会儿才在她冰冷的手心里融化,她低咳了声,刻意变了声线,试图用很多年没用的北望方言交流,“格子街的旧工厂,去吗?”

    司机师傅却硬从车里找到50块钱递给她,“谁挣钱都不容易,小姑娘路上小心啊,那旧工厂闹鬼。”越说越不放心,干脆打开了双闪,“要不我把你往前再送送,送到你亲戚家门口。”

    太久没回来,火车站附近的建筑物早已换了面貌,她站在空荡寂静的车站外,不少拉夜车的司机操着一口流利的北望普通话问:“姑娘去哪儿啊?吊子街老城区都去。”

    言忱没问多少钱,从钱包里拿了张一百出来递给司机,“谢谢您,不用找了。”

    但现在一中已经不复当年傲气。

    言忱不知道什么老城区,她那会儿在的时候北望还不这么喊,于是又描述地详细了些,“格子街72号的那个罐头厂,南边是徐福乐大超市。”

    下边那一行小字已经磨得看不见,言忱还记得,原来那上边写着:今朝你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你为荣。

    “在。”司机师傅转手去帮她拎吉他,言忱却说:“我自己来。”

    司机师傅开车以后和她闲聊了起来,问她在哪里工作,离开北望几年了,知道她七年没回来,经过一个地方就要给她介绍一下。

    言忱站在那儿吸了吸鼻子,在有人过来询问时抬手把帽檐又往下压了压。

    闪着红光的“北望站”三个字在夜色中格外闪亮,言忱穿着白色的羽绒服,背着吉他从车站往前走。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