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3/3)

    “诸位想一想,桥和路一通,靠近路边的地皮……”

    毛纪大喝一声:“盖房子!”

    !!!

    !!!

    文渊阁里头,七位阁老你看我,我看你,一起苦笑连连。定国公造的房子,都卖给谁了?反正他们家家都买了,那都是他们的血汗钱!

    七位阁老团结团结,坐下来一合计,好嘛,魏国公在江南要搞银行,山西商人要搞银号……那徽商、海商,也都不甘心不是?

    江南包括沿海有魏国公,南京六部去烦恼,北方、京畿地区,也不是没有商人啊,比如那在建中的山东市舶司,牵扯到的巨大利益……

    费宏一眨眼:“我听说,那户部特不甘心地,要在全大明搞什么官办银号,学习当年王安石改革的市易法……”

    其余六位阁老一起咳嗽。

    这些都没有定论,户部也跟着折腾。

    王守仁端身正坐,放空自己,定心沉思片刻,自己都惊讶。

    其他六位一看他的表情,比他还惊讶,害怕的那一种。

    王守仁看一圈儿,干巴巴的语气:“内阁要宰一宰富商,徐景珩要大明富户的银子都掏出来,全面流通一遍,所过之处,都留下买路钱——皇上想明白了,理直气壮地要求全国巡视——”

    !!!

    !!!

    徐景珩是在这里等着!几位阁老对看一眼,心里头那个憋屈别提了——他们正奇怪,皇上为何不着急催促南下事宜,正琢磨怎么哄哄皇上……都怪自己太天真!

    七个老头子对视一眼,脸上的苦笑蔓延到脖子上,明知道皇上和徐景珩的谋划,却又不能不答应,忒难受。

    蒋阁老一时心灰:“你说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了?理学哪里不好?没有理学,大明有这份儿凝聚力吗?老夫的家里,哎……”

    “老百姓,将来都和,那大运河边上的人家一样,沿着官道建设房子,聚集成村落,更方便管理。各省的地域分隔进一步减少,大明的闲人甚至流民都有活儿干……

    这都是肉眼可见的好事儿。可全国基础大建设,那就需要工匠们,工匠们必然受到重用……”

    蒋阁老也不知道都说了什么,杨廷和黑着一张脸,牙根痒痒:“正好配合科举改革,湖广工科学院趁机,闪亮登场。”

    蒋冕、毛纪,一起心灰丧气。王守仁、谢迁、杨一清、费宏,一起装柱子。

    本来大明的杂学,就因为皇上喜欢有抬头的架势,不说别人,蒋阁老的三个儿子就能和蒋阁老叫板,就要去天文台看星星。

    再加上这般改革,大明的工匠们,商者们,都在老百姓面前刷一波存在,唯有科举士人,引起之前那场清查土地风波,形象大跌,再加上朝廷涨俸禄的事儿,老百姓都说皇上对读书人仁慈——

    皇上这是在逼迫大明的官员,适当放权!

    七位阁老想明白,心里的难受劲儿淹没脸上的道道皱纹,眼泪花花的,一个个都来找皇上,那模样儿,就差说皇上“卸磨杀驴,忒不道义”。

    就连红石头的鬼鬼们都起哄:“说好的‘朕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皇上你咋说变心就变心?”学着隋文帝袖子一扬:“哎呀呀~~~皇上呀~~~你这个负心人呀~~~”

    皇上不搭理鬼鬼们的起哄,一副忒无赖的“痛心疾首”模样:“各级官员要那么多的权利作何?官员下面的小吏欺压百姓,官员们不知道?一个县令,手底下三十个师爷,自个儿就知道天天吟诗作赋……”

    皇上后面的“钻营附会……”没说出来,七位阁老却都明白,一时真哭出来——皇上真的对士族不满意了,真想着收回“朕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

    七位阁老不敢去赌皇上的心软,或者手段,麻溜儿回来文渊阁,一起心里发狠,大明士族要保住手里的权利地位,最需要的是,功劳。

    七位阁老“知耻后勇”,也不和皇上委屈了,对于清查贪官恶吏也不再手软,打定主意,培养一批好官、清官、能官……争取民心。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