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4)
这也是池歆觉得在主子身边干活未必能轻松的缘故。相比较而言,那些末等杂役小厮,或者委身高级护卫的婢女,都是在主子们看不见的时间或地方干活,与上司搞好关系不用抗太大的压力,只要知足,能一直很轻松。
还好那天他没有和少主走,否则成了少主的仆人,万一办事不利惹恼少主,那岂不是小命不保。这样一想,留在风家为奴十年,衣食住行都比在圣教要好,他难道还不知足?怎么还满脑子总想着少主呢?应该赶紧去风家拿了那个瓷瓶与银钱,还给少主,从今以后再无拖欠,两不相干?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这个可能性,池歆就觉得心中闷闷的,说不出的难受。他不得不为自己找借口。人家卫断情肯定有正经大事做,怎么可能等在这里,等他跑回风家去拿那些不重要的东西还他?他自己瞎折腾,人家才不会在乎。还不如先不还,留个念想,等十年后才能有借口,再去总坛找人家?
等等,他这是想的什么闲杂!
卫断情与池家大哥聊的都是大事,他怎么能开小差,赶紧收收心!
于是他又收回了思绪。今天少主耐着性子与池家大哥讲了这些话,若是池斐还不死心的一再刺激怀疑,说不定刚刚和缓的气氛又要紧张起来。如果两人再次大打出手,又结了仇怨可怎么是好。
于情于理,池歆都不想看到池家大哥与卫断情之间起了冲突,望向卫断情的眼神中就蕴含着这层恳求的意思。
卫断情瞥见了池歆的表情,不由得心中一软。如果池斐有池歆一半的懂事明理,他也不至于费尽口舌证明自己的清白。
多活了一世的卫断情自然不会真像小时候那样任性胡闹,虽然也不爽池斐的一再逼问,可是揍他一顿管用么?既然都已经坐下聊天了,看在池歆的面子上,他不妨多几分耐心。
深吸一口气,卫断情意味深长的发问:“池兄,你可想过十几年前我教为什么又去了京城,做了在你们看来是助纣为虐的事?我们那时候其实已经在西北扎下了根,很长一段时间与中原武林井水不犯河水,从未起过争端。”
“这还用问,若当时你们辅佐的那位谋逆成功,登上那至高宝座,有其撑腰,你们魔教不就能重回中原耀武扬威了么?”池斐不屑道,“别当我们是只懂武功的莽夫,家父早讲过其中利害关系。”
第21章 跟我走吧
“池公子没去过西北吧?从京畿到西北我教总坛,快马加鞭也要十几日,那还是一路都有通关文牒,天气并不恶劣的时候。家父也不可能只见到飞鸽传书的只言片语,就会贸然带人去中原。定然也还是有可以信任的人亲自面见他,将事情讲明白,他才会做出了当年那种错误的决定。”卫断情压低声音说道,“不说谋逆,便只说是行刺那等重要人物,是不可能仓促就定下来。”
池斐听到这里终于静下心深思了几分:“说不定对方已经筹划妥当,就差你们的人手。你们也并不清楚会是那样重要的人物,还以为只是寻常杀人越货的买卖呢?”
“家父说他是错信了一个人才酿成大错。”卫断情这句不算是骗人,毕竟父亲懊恼的是当初不够果决,若是真的将教中精锐全带去,说不定事能成,也不至于被风家的家主带了北方的那些世家精英给赶跑铩羽而回。事败之后,父亲就一直龟缩在西北,还好教中留有一些骨干没去京城,这才没有元气大伤。
“我们远在西北藏匿深山之中,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对中原的事情了解的不多。家父说当时有人千里迢迢替那位传了消息,收买鼓动我们的教众参与谋逆。家父也是有所怀疑,怕有圈套才亲自带人走了一遭。不管你信不信,当时我们能得到的有关京中的消息都是几经辗转才传到我们那边,我们不可能主动策划什么。”
大哥与卫断情之间这番话,池歆听得似懂非懂。只能是结合原主的记忆,大略猜测他们说的可能是十四年前恭王谋逆的事情。
恭王密谋行刺太子,太子伤重不治而亡,恭王却也事败,最终被今上逼得自刎谢罪。恭王是今上的庶长子,太子是今上的嫡长子。两人的文治武功不相伯仲,朝臣拥戴者势均力敌。可惜两败俱伤,人都死了,对今上打击颇为沉重。此后至今,今上都还没有再立新的太子。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