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3)

    夫妻俩正说着,肖翼拉着肖忍冬从外面跑了进来,嘴里叫着“奶奶,我饿了!”

    海边人家以渔为生,虽说是敬重读书人,但生活所迫,下一代就是未来的壮劳力,没几家能供孩子寒窗十年苦读的。村里的孩童们大都是六七岁进私塾,待上个两三年,略微识得些字,就不来了,回家去帮父辈人的忙,继承捕鱼的营生。再加上村里人口不多,孩童的年龄也有断层,私塾的学童只有两班,初入学堂的童生上早课,年纪稍长的上午课,先生每个班各教半天;碰上鱼获旺季,家家需要人手帮忙,按时出席的学生就更少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先生也明白这种情况,是以学生学得不用心,他教起来也不上心,彼此都是为了糊口罢了。

    肖老太抹了抹眼角,“多好的两个娃娃,都是爹娘造孽,哎哟哟”

    就这样,两人一同上了学堂。家有读书郎,除了启蒙书籍,笔墨纸砚也不可少,肖家两个娃娃,开销登时比往年增了许多。但老夫妻宁可自己起早贪黑多吃些苦,孙儿们该有的一样都不能少。

    “要说可惜,小翼不是更可惜,唉”肖老汉长吁一声。

    肖翼还不知方才先生来过家里,向二老胡诌道:“我在塾里可是很认真的,先生都夸我一点就通!”说罢还要拉小弟给自己帮腔:“小忍,你说是不是!”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就说啊,这孩子八九不离十,肯定是大户人家的苗苗,也不知什么原因落到我们这里,真是可惜喽。”肖老太直摇头。

    肖老汉看他又在外头玩得满身泥沙,板起脸道:“一到吃饭就比谁都准时,你每天上学堂若也能这么积极可倒好了!”

    肖家老夫妇却坚持让两个孙子一天不落地上学,只要先生不说休假,他们俩就一定得去塾里。肖翼脑子很灵光,就是没耐性,坐不住,经常人在私塾里,魂游九霄外,被先生发现,免不掉一通训斥。而肖忍冬与之相反,对功课认真得很,每次被先生叫起来背书或答义,都是对答如流。老先生在这村人多半大字不识几个的渔村待久了,难得遇上一个这般真心向学且少年早慧的学生,喜欢得很,特意去肖家跟二老说,这孩子是块做学问的好料,可得好好培养,将来没准哪天就能披红花骑大马回来光耀门楣,接你们二老一齐去享福呢!

    肖忍冬瞅瞅他,又看看祖父母,默默点点头。

    肖老汉急忙咳了一声打断老伴:“寒门也能出贵子,忍冬若是将来真能高中去做官,这也是他的能耐,我们老两口除了供他吃饱穿暖,其他的,也操不到那个心啦”

    “老婆子,你就别想那么远啦——他现在才读了几年书,你当举人是那么好考的?你瞧他们先生,考了大半辈子都没中哩!忍冬要能考上,最快起码也要十年后了吧?你我半截身子埋在土里的人,有没有那个福分活到那时候还不好说哩!况且就算是真做了官,也未必就是京城的官,你现在担心那些个没影的事,何苦来!”肖老汉继续劝老伴,“而且他还怕水,这要是一直跟我们住在海边,我怕他长大了连个营生都谋不到,若能走仕途,那对他来说才是更好的出路!”

    夫妻俩听了先生的夸奖,心里又是喜来又是忧。送走先生后,两人相视无言,久久才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可我也怕万一他真的当了大官,到时候——”肖老太犹豫着没再往下说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