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害怕被抛弃的弟弟与其亲生母亲的旧事(2/3)
因为不把苏友群当外人,老人将自己家里的事都告诉了他。
晚饭很简单,都是一些家常菜,苏梓晏爱吃竹笋炒肉,家里人都让给他吃。
李姐无可奈何,她试图禁足女儿,却被以死相逼,她心软开了门,这不听话的姑娘立马窜出十米远,一溜烟不见了踪迹。就这样在外边晃荡一年多后,十六岁的王氏挺着大肚子回来了。
王氏不喜欢出门,就在家里安心养胎,偶尔有人问起,王氏就说自己被一个大老板看上了。在家的那些日子,这女孩似乎又拿回了从前那样的腼腆性格。然而在卫生院里生完孩子,王氏并未留下坐月子,她没过几天就又跑出去,之后乡里风言风语的都在流传她嫁给隔壁村老光棍的事。
这习惯了当家做主的女人强忍泪水,将欠乡里人的债还了,剩下的钱雇佣了工人,建了现在的这座房子,将流动资金化作在当时来说绝对不会贬值的不动产,打算留给膝下几个男孩当婚房。乡亲们同情这个守寡的女人,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她,送点儿吃的用的之类,李姐一家人的生活也因此过得不至于拮据。
梓晏是外婆养大的,李姐担心生儿随母的传言应验,于是更加小心翼翼地照顾这个孩子,生怕自己过往对待大女儿的严厉会对外孙造成伤害,于是她对外孙采取了最温柔的教育方式。
由于是知识青年出身,李姐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她把大女儿,也就是苏梓晏的母亲王氏送去乡里建的小学上学,亲自教育她,直到她小学毕业,还把她送到城里当寄宿生。王氏从小就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长大,母亲又是个要强又严厉的人。
老人叹了口气,开场白并不是苏梓晏,而是大人的事:“如果一对父母没做好他们自己的本分,会害到孩子们……”
为了更好地建设农村,苏梓晏的外公趁着下海的风浪,带着一帮人南下跨洋经商,倒也不时能够寄一笔钱回来,但那已经是二十一年前的事,也就是苏梓晏刚出生不久。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家夫妻俩都是从城里到乡下来的知青,怀抱着理想过来建设农村,带领村子走向富裕路,因此深得当地民众的爱戴。
脱离母亲管教的王氏不知怎的同乡里的混小子玩在了一起,从沉默寡言内向腼腆,变成一个油嘴滑舌风流放荡的人,才十四岁,就跟男人上了床,之后在城市里“做生意”,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一笔钱回来,趁大人不在家,丢在弟弟们面前,然后沉默着走出家门。
可见这小子其实童年时也没被亏待。
李姐的大女儿王氏后来还拿回来一大笔钱,李姐自身有工作,她本不想要这笔钱,但无奈女儿和以前一样,丢下钱就跑,根本抓不住人,她只能将这笔钱存起来,从不让人触碰。
吃罢晚饭,苏梓晏被楚荀拉着出门,苏友群留在房子里,他有些事想问苏梓晏的外婆。
早孕在乡下并不罕见,但这若发生在王家那可是天大的事了!
李姐感慨道:“梓晏像极了他的母亲!”
“我想知道,梓晏小时候的生活情况怎样。”苏友群在沙发上坐下,微笑着向苏梓晏的外婆问道。
王梓晏四岁时,李姐经历了一场悲剧,她收到一笔巨款,以及丈夫客死他乡的讣告。
在苏梓晏出生之前,李姐和大家伙一样吃着苦住着平房,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为了支持老伴儿经商,还问乡里的老百姓们借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