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4(1/2)

    

    问题而非立场问题。她硬抗不行只有软磨,反正父母看过她后就要回去,接下来的事情只在她与当局之间发生,父母再怎么样也不可能长期驻扎汉都监狱,天天催念“紧箍咒”。主意打定,她细声细气地对两位老人家说道:“爸!妈!您们的建议我一定认真考虑。只要有一点办法,我就不会离开您们,再和您们生活在一起,侍奉您们,替您们养老送终。”

    父母这下破涕为笑,但时间过的太快,整场会面眼看就要结束了。杨妈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卷布条和两根尼龙绳:“阿娟,我帮你把镣环缠上布条,不要磨坏了手脚。”言毕,她就先坐下,在女儿手镣镣环上缠起了布条。缠完四只手镣镣环,杨惠娟开口了:“妈,把布条给我,我回去后自己缠脚镣镣环。”杨妈妈哪肯应允,又蹲下身替女儿缠好了四只脚镣镣环。本来,她还想给女儿的脚趾镣环也缠上布条,但当发现脚趾镣环既轻又光滑时,便放弃了这个打算。只是把两根尼龙绳分别系在两副脚镣的镣链上,站起来将绳子的另一头交给女儿:“走路时拉住绳子,减轻点脚镣的压力。”

    时钟敲响了11:00,李哲原和几名女看守、女特警走了进来,客气地问道:“可以结束会面了吗?”

    “可以了。但能不能让我们和女儿照一张相?”杨爸爸拿出数码相机请求道。

    “可以照相,但不能外传,更不能发表。”

    “我们不会的。”

    得到肯定答复后的李哲原亲自拿起了相机,在他面前杨惠娟于中间、她父母于两侧,站得端端正正。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他觉得身披一身银色镣铐的杨惠娟,配上一套纯白衣装是那么清纯、那么娇媚。

    另外六家父母也都同他们的女儿一起走出临时接待室,在监狱办公楼的走廊里,他们又共同走过一段路,计划走门口再告别。就在路上,大家都惊讶地发现,所有的女儿都放弃了用肥大秋季囚服掩盖身上死镣的努力,现在都着一色白色连衣裙和白塑料凉鞋。而所有的母亲都给女儿的手镣脚镣镣环上缠上了柔软的布条,给女儿的脚镣镣链上系上了镣绳。唯一例外的只有曹蓉,因为她早就失去了母亲,来看她的只有父亲一人。看到曹蓉费力地拖着一副脚镣,楚楚可怜地走着,六位母亲纷纷上前,要求为她也缠一下布条、系一下镣绳。李哲原又一次破例同意了。这样,各家又相互说了会话,又过了半个小时才依依惜别。

    回头望见父母缓缓离去的背影,杨惠娟心里既放松又难过。放松的是,终于了却了就义前与父母见最后一面的心愿,从此人生再无遗憾。难过的是,她又一次欺骗了父母,让他们空喜欢一场。在她看来,敌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尽管眼下场面温馨,但很快李哲原就会来听她和姐妹们的回音,只要答复为拒绝,不管李哲原本人怎么想,他的上司都会立刻组织二审,以最快速度把她和其他六位坚持狱中斗争的战友推上刑场,从而杀一儆百以正“国风”。这就从身上的死镣也能找出答案:戴了脚趾镣这样刑具是不能穿上秋装的,在秋天来临的两个月后,这种刑具要么从屈服后的她们的活体上取下,要么从坚贞不屈的她们的尸体上取下。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