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2/2)

    李世民不理会唏嘘不已的朱元璋,却捡起另一份奏疏细看,神情微微一动,口中阅读出声:“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吾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朱元璋:“……”

    “什么叫‘是吗’?”朱元璋皱眉道:“你怎么这么冷漠?”

    万万没想到老朱也有读懂屈原的这一天。

    李世民挠了挠脸颊,不解道:“怎么,有个姓辛的人后世很有名?”

    李世民怔了一下,手执那份奏疏,向朱元璋道:“料想此人便是你所说的岳武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你们俩自己对照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干嘛非得叫我老朱指名道姓的说出来?

    李世民在脑海里翻了翻,摇头说:“不知道。”

    唉。

    好在现下完颜构的壳子里呆的是李世民,听左右细细讲了岳飞此前诸事,方才提笔朱批,先允诺北上抗金之事,又提及他此次几番战役如何为之会更加省时省力。

    岳武穆固然是不世出之将才,然他李世民又岂是泛泛之辈?

    朱元璋:“……”

    朱元璋默默的低下了头,不参与到这场秦汉之争里边去。

    李世民拍案叫好,称赞不已:“看他进言之中提及黄潜善、汪博彦等人,料想出身不高,不知朝局如何,只是言及对金作战之事,倒很有些谋略,若朕所料不错,该是个低阶武官出身……”

    现下李世民见了岳飞上疏,便假做思虑之态,问左右道:“这个岳飞,便是月前与宗将军一道进军开德府的勇士吗?”

    他深吸口气,忽的又想起另一事:“言事者当中,可有辛姓之人?”

    朱元璋:“……”

    众人皆醉我独醒。

    朱元璋道:“他有个儿子叫陆游!”

    李世民道:“这个人怎么了?”

    岳飞此前曾经在宗泽帐下效命,李纲与宗泽又彼此交好,此前李纲亲去请康王入朝之时,便曾提及岳飞之名。

    他视线往奏疏最后一瞥,署名赫然是修武郎岳飞。

    朱元璋神色中少见的显露出几分敬叹,隐约掺杂了些许悲悯:“纯正不曲,书如其人。这是我当年身在大明时为他写就的评语。”

    左右不意皇帝会忽的问起这样一个小人物,面面相觑之后,自有人前去查证,不多时,迅速来禀:“正是。”

    李世民一边翻阅案上奏疏,一边道:“我又不知后世之事,你想叫我有什么反应?”

    李世民早听他讲过岳武穆旧事,从“尽忠报国”到“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再到十二道金牌与千古奇冤,亦是扼腕叹息,甚为悯之。

    “淮南东路转运判官陆宰……”

    “……”嬴政:“伤心什么汉经行处?”

    “没有吧,这个姓氏那么少,有的话我不会忘记的。”

    朱元璋:“……”

    李世民:“是吗。”

    除去张浚之外,朝廷内外上疏之人甚多,赵鼎、朱胜非、张所、傅亮等人先后有所进言,李世民拣选接纳,一一翻阅,从不假手于人。

    朱元璋尽量用他能明白的方式进行描述:“你知道唐朝有个诗人叫杜甫吗?”

    “身份虽低微,却有凌云之志,言辞之间极具勇武之气,亦不乏谋略!”

    朱元璋开始生气:“不知道就算了!”

    嬴政、刘彻、高祖对这一世事情知之甚少,并不多问,反倒是朱元璋所处年代比这几人要晚,知晓后事之事,伸着脖子,饶有兴趣的跟着李世民一起看那些奏疏。

    “……”刘彻:“伤心秦什么经行处?”

    朱元璋道:“辛弃疾……不过这时候他大概还没有降生吧?只是家学渊源,若真有辛姓之人来投,或许是他的父辈呢。”

    原先的历史线上,岳飞此时已经初露峥嵘,听闻新帝继位,有意南迁,言辞恳切书就数千字进言书敬上,结果等待他的只有冷冰冰的八个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旋即便被削去官职,赶出军营。

    “哇,”朱元璋觉得空间里边温度有点低,摸了摸自己手臂。奇怪道:“你们为什么都不说话?”

    嬴政、刘彻、高祖俱是一脸茫然。

    李世民不明所以:“然后呢?”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