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3/3)
#猜一猜朕的百官今天又少了几个#
#朕赌一盘桂花糕,孙爱卿家走得肯定是儿子#
#就是没想到,瑛王叔居然联合大女儿与二女儿送走了小女儿,唉#
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家族四代人大战,闹了三年才结束,最后凌霄发现,老奸巨猾的老一辈臣子们是留下人数最多的,足智多谋的儿女辈臣子们则人数略少一些,团体作战也没打赢的孙子辈和曾孙辈的臣子们,则是留下人数最少的。
这里面最令人瞩目的是刘大人一家,他家孙媳妇和儿媳妇在刘老夫人的带领下,各自以雷霆之速和家中三个男人进行了和离,然后三位夫人为了保下才将将五岁,就要被三个重男轻女的前夫送去海外的曾孙女,合谋把那三个男人送到了大洋彼岸。
之后她们为了照顾、教导好曾孙女,望她长大后能继续为皇朝效力,成为国之栋梁,三位夫人也没有再嫁,就住在一起如一家人般,过完了剩下的大半辈子。
不过受那时已经非常开放的风气影响,三位夫人虽没再嫁人,却没少养个小戏子,或者调戏个小书生之类的,以至于被她们手把手带大的曾孙女觉得这才是女子应有的活法,大了后她变成了京城有名的风流女郎,只凌霄听说过的,就有四家公子曾为她当街大打出手争风吃醋,而她那时却正在秦楼楚馆中,与小姐姐们嬉闹饮酒呢。
凌霄:不错,颇有朕当年风范。
而当时刘家三代夫人一同和离一事,也成为当年最爆炸的新闻,疯传天下。
在当年的皇朝,虽凌霄自被封太女时起就一直宣传女子应自强独立,女子地位并不比男子差,男女理应平等的观念,但当时像刘家这样老中青三代夫人集体和离的,也是很少见。
皇朝现在虽已风气逐渐开放,女子当家做主甚至效仿女帝娶男妻纳男妾的也不在少数,但这些一般都是孙媳妇刘小夫人这样的年轻女子,像刘老夫人和儿媳妇刘夫人这样到了一定年纪,且基本是接受三从四德等教育长大,嫁人,生子,度过了大半辈子的女子,往往很少有主动和离的。
她们不是不想,而是已经被曾经的观念牢牢束缚住,缺少真正冲破牢笼,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的勇气。
因此刘家三位夫人的事迹传遍京城,甚至传遍天下后,很多和刘老夫人与刘夫人一般年纪的女子深受震撼,她们开始真正考虑起,自己活一辈子,到底为得什么?又到底想要什么?
就这样困在后宅争斗大半辈子,熬到丈夫去世,妾室失势,终于成了胜利者,然后没几年,继续和儿媳妇争权,看儿媳妇和孙媳妇争权,最后老了一闭眼,和那个说不清是爱多还是恨多的男人合葬一室,就完了?
这些女子看看那些年轻一代的小辈女子们活得潇洒自在的模样,再感受下自己这操心了大半辈子,明天还得帮丈夫纳美人做小妾的心酸,最后看看自己那丰厚到足够挥霍三辈子的嫁妆,恍然想,我们活这一辈子,到底是求什么?
就为了嫁人,生子,大度的给丈夫纳妾,贤惠的帮他管理后宅,在他没钱的时候,用自己的嫁妆补贴他的庶子庶女和爱妾?
这就是我们活一辈子的价值吗?就为了让人夸一声贤妻良母?这就算是没白活?
在房中枯坐一夜,自问自答到泪流满面,终于豁然开朗的女子们,坚定地走出了房门——
没有人,不想为自己活一次,哪怕我们只能再为自己活几年,我们也不想就这么放弃!
刘家三位夫人没想到,凌霄也没想到,三位夫人这次轰轰烈烈的集体和离行动,加之凌霄之前一直宣传得女子当自立自强自尊的观念,最后给皇朝的女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和变化。
那远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各地和离的夫妻突然暴增,且中老年比年轻人多,有的年老妻子是在发须皆白的丈夫一路哭求中坚定和离,有的中年妻子是在丈夫的憔悴黯然里坚持和离,还有的,是年轻的妻子在同样年轻的丈夫搂着小妾嬉笑的笑声中,坚毅和离……
很多和离后的妻子,并没有再去寻找另一半,她们的日常依旧是读书弹琴,摆弄花草,时不时约着姐妹们踏青游玩,有时还一起雇上护卫,出门远行去看看皇朝的大好河山。
生活似乎与没有和离前没什么两样,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真的,大不一样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