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4)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话说到这里,侯成器几度哽咽,声音发抖。“下官掌管户部多年,有时候真觉得干不下去了……看着百姓们自己都难熬,但只要能有一点结余,便往前线送就……”侯成器揉了一把自己的脸,将泪水一并胡乱抹了。“每每想到北边抵御胡人的燕将军,西边和吐蕃周旋的周老将军,我这心里头就……不是滋味。”
侯大人虽身居高位,但他的生活并不奢华,国库紧张,每笔钱他都要再三考虑,也没有能好好休息的时候,越是熬夜越是发胖,一张圆脸总是带着笑容,添了几分喜感,能消减不少惆怅,活跃户部的气氛。
随便想一想白花花的银子就得流水似的花出去,燕梁的军费,燕梁的军费……穆岁秋叹了口气,看了那份拨给苍云军款项的文件,门下省已经送还回来了,上头赫然是一个驳字。穆岁秋很清楚,若无这次突发的事件,这笔银子应该就能顺利的拨下去了。
“百姓们有心了。”穆岁秋看向侯成器,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叹道:“侯大人,你也辛苦了。”
苍云军还能勉强支撑,白州突然来的几万流民却是近在眼前,银子自然会优先这边。虽然道理都明白,可……怎么开得了口呢?
穆岁秋把手帕递给了侯成器,他知道户部尚书是个好官,也知道他心里苦了太久了,如同绷紧的琴弦,再不倾吐一番,便会断裂。
“燕家现在就是个空壳子,除了朝廷赏得宅子之外,能卖的,能押的,全都抵出去了。”并非是燕梁的请求,而是燕家二老自行做的决定,边关宁则长安宁。燕家撑着那么大一支军队,能养到现在,已是家底丰厚,但也到了极限。
这次只是让几万流民先有口吃的,不至于饿死,先稳住局面,把百姓安抚下来,但之后还是要有序的放他们进长安城的。安置的房子暂时不可能,但是遮风挡雨的棚子得有,固定的分发食物和衣物的点也得增设,再来就是请大夫给他们做定期的身体诊断。
同时朝廷也得尽快帮助白州重建,让百姓可以自行选择,是回去还是就在长安城落脚,不管最后怎样决定,他们都得帮助百姓落脚。好在长安城百废待兴,活儿是有得做的,只要愿意的话,倒是不愁。
“下官才能有限,得先皇赏识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然而无法替国家省钱,也无法替国家生钱,仅能凭着良心做事。下官在这个位子上,许多次恨不得辞官而去,但又怕下一个户部尚书会……雪上加霜。”
他总说自己才能平庸,但这么一个总给别人带来开心,出事了自己扛的上司,对于户部的人来说,他一定是最好的尚书。
这个四十岁已遍经历风浪的男人,面对太后的刁难,热茶泼在身上都能将官服整理得一丝不苟的人,却为边军和百姓哭得如此狼狈。
送走了叶千枝,户部尚书侯成器与穆岁秋面对面坐着,两个人都不说话,刻意不去看门下省送回的文件。“拨给苍云军的最后一笔军费,是去年年头的时候了,可以说今年全靠燕家和百姓自发对边军的补给。”
穆岁秋望着哭泣的户部尚书,几次话到嘴边却都咽回去了。对于这么一个心怀热诚之心,于国于民都无比认真的人,他不能说出往后一定越来越好这样虚假的话,更没有资格对他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边军艰难,百姓和江湖人士都自发为他们募集物资,最后会走到户部的账面上来,这是百姓们指名道姓的东西,官小的不好占,官大的看不上。虽然杯水车薪,但了胜于无,有户人家一捐就捐了十年,占比颇重,且一直没有间断过。”
侯成器知道穆岁秋和燕梁从前多有冲突,都是为了军费的事,现在见穆岁秋面色凝重,便知他又在忧心燕梁来闹。侯成器掌管钱粮,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边都是无可奈何,但他除了公面上的事情之外,还是想把私下的东西给穆岁秋说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