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3)

    乔婉挥挥手,示意素秋不用打扇了。但是屋里确实有点呆不住,她从关着的窗子处看看屋外,树影不停摇动,说明有风,就想在院子里散散步,还想让柳菁菁陪她一起走走,继续讲述。

    柳菁菁搭话道:“禀母亲,确实如此,儿媳父亲早就看中了夫君是个可造之材。先是公公清名远扬。公公自从大治元年腊月来喜融县就任,连任两届直到大治七年八月驾鹤仙去,主政一方近六年。公公在任务实清廉,尊重乡绅,造福百姓,颇有美名。儿媳家里是世世代代的喜融县本地人,如其他百姓一样都非常感念孟县令恩德,儿媳父亲经常在家中与儿媳等女眷说起,叹息孟县令英年不永。后来,儿媳父亲打听到县令家中嫡长公子名植,比儿媳大一岁,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四岁考中举人,聪敏好学,人中龙凤,早早顶门立足,颇有担当,便动了结亲的心思。本来怕孟府看不上我们柳家世代百姓,但是听闻您托付当时的县令夫人梁夫人给令长公子寻找合宜的成婚对象,儿媳母亲还是试探着找梁夫人说了想与孟府结成秦晋之好的意思。梁夫人牵线,去年四月您在孟府开了小宴请儿媳过府一叙,之后便与柳家商议定亲。两家相互有意,就此在六月定下亲事。”

    乔婉暗想,看来是老子基础打得好,收获了民心,儿子本身优秀,少年英才,所以让柳家主动想要定亲嫁女。她觉得自己穿越过来的这户人家,很是不错。乔婉抓住细节问:“去年四月你来孟府了,见到孟植了没?”

    乔婉想起了书中世界另一个岳父,男主莫平常的岳父孟英华。隐约记得,书上写着他就是“榜下捉婿”招了莫平常为婿,不过不是能直接当官的进士榜而是低一级的举人榜,结果莫平常害了孟英华两个侄子、两个女儿,还享受了他一辈子的奋斗家业。孟英华这岳父真是引狼入室,比孟植岳父差远了。

    柳菁菁其实也被热的够呛,身上一层细毛汗。只是因身怀头胎没经验,只能谨慎再谨慎,闻言欣然道:“好。儿媳日常也是会在院中走动的,今日难得母亲兴致好,儿媳有幸陪伴母亲,乐意之至。”

    “大治十年恰好是三年一期的选官授官之年,各地举人云集京城,等着参加九月进士试,考中即可做官。夫君素有鲲鹏之志、管鲍之才,出了孝必然要去赶赴进士试。儿媳父亲想着,夫君必定能够一朝得中,天下闻名,但是男儿郎还是先成家再立业为好,再说夫君要离开喜融,把儿媳早日娶进门来,也好替他在家孝顺您。因此与您商议后,让夫君出孝就成婚,成婚后赴京赶考。这样一来,夫君去年八月二十三出孝,二十四祭祖行礼,二十五娶了儿媳,二十八陪儿媳到娘家三朝回门,当天出发,喜融到京城五日路程,正好在九月初二到京,九月初三得以参加考试。”

    乔婉边听边在心里计算,直呼好家伙,这时间真是卡得准准的,一天都不浪费。听起来,应该是孟植岳父急着把闺女嫁进来,绑定这个金龟婿,省得他考中进士另拣高枝吧,毕竟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俗。这个岳父倒是有眼光,孟植果然高中进士,当了县令,潜力股变成了绩优股。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乔婉还想继续听儿子儿媳的故事,这时感觉又有些燥热,回头一看,素秋摇扇摇得手都酸了,速度自然降了下来。

    于是乔婉开开心心得携了柳菁菁的手,稳稳得走出去。素秋、画秋在后面不远处跟随着。

    想起已婚已育的闺蜜曾说过,生产前要多走动才会顺利生产。乔婉遂开口道:“菁娘,屋里太过闷热,对你和孩子也未必就好,随我一同在院中走动一番,感受自然凉风,如何?”

    乔婉又问:“听起来是你父亲极力促成了你和孟植的婚事。你们是怎么定亲的呢?”

    柳菁菁根据乔婉的疑问,给她捋起了时间线:“母亲可能一时忘记了。大治七年三月夫君年仅十四岁,考中举人,有了参加进士试的资格。当年八月公公不幸过世,孟府守孝三年,在大治十年八月出孝,就是去年。夫君与儿媳去年六月定亲,当时就约定了出孝后成亲。”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