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3/3)
孟植并不知道孟六他们为何要去喜融一趟,乔婉只是跟他说安排他们有事,孟植已经全身心信服娘亲,并没有多问,只是给岳家写了信带了礼,让孟六捎去。乔婉也有信和礼物一并。
柳夫人先拆了乔婉的信,见信头还写着;“王姐姐安好。”忍不住想念这个亲家起来。乔婉对柳夫人并无隐瞒,因为她相信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将张姨娘一事来龙去脉都写了出来,请柳夫人日常多留意多照管些。柳夫人没有不应允之理,但是又不能登门拜访一个在外身份是死去的妾侍,便吩咐了下人以后常去孟府附近走动,向她回报。
胡二在五月中旬回到了喜融,畅秋是认得张姨娘的,跟胡二咬耳朵说张姨娘诈尸了,不仅没死,还回来喜融荣养了。胡二在东松被乔婉和两个嬷嬷教训一顿,再不敢与莫平常有任何联系,更是告诫妻子,安分守好旧宅,一事不多问一事不多管,等三年期满了便与孟府解契,小夫妻两个另寻生活出路。畅秋应下了,不过深闺无聊,她要不就是和暖秋一处闲谈八卦,要不就是跟张姨娘打听她这几年的生活,要不干脆便是三人一起闲磕牙。不到半月,畅秋对东松情况、暖秋对喜融情况以及张姨娘对这四年孟府的变化,各各都了然于心了。畅秋和暖秋两个奴婢还好,都有男人有依靠,张姨娘却动了心思。
张姨娘始终觉得,还是男人可靠,尤其是有权有势有钱的。她其实并不信任乔婉,当年她一进喜融孟府,乔婉便患了离魂症,孟植少年意气,很是怪罪于她,见了张姨娘就没有好脸色。张姨娘恨不得离乔婉远远的,等孟英卓一死,深恐后半辈子在乔婉手里讨生活落不着什么好,便斗胆提出要改嫁。乔婉娘嫌先夫小妾改嫁不好听,令她诈死,瞒了身份离开孟府。张姨娘也无所谓,只要放她离开便成,于是满月后便不顾幼子,看都没有多看孟梓一眼,携带钱财走了。很快凭借自己不错的姿色傍上一位行商,被其收为外室,张姨娘又吃穿不愁,日子逍遥。谁想到行商会死了呢?
第54章 第 54 章
张姨娘想,要不是迫不得已,她也不愿意再与孟家有什么牵扯,但是她忽然之间被行商大妇赶出来,身无分文,又离东松很近,便想着上门讹孟植一笔,能捞多少算多少。谁能知道乔婉居然在东松,铁腕手段便将张姨娘押送回了喜融,张姨娘根本没见到孟植。至于孟梓,张姨娘都要忘记这个孩子的名字了,也根本没想着要见他。
张姨娘在喜融住着,倒是衣食无忧,无人过问,有点像是当年当外室的情景。但是当外室,张姨娘知道自己要讨好谁取悦谁,如今在喜融,她心里非常没底,生怕乔婉哪日便不往喜融寄送银子,她只能无着无落了。因此张姨娘自己跟自己说,还是要找个男人才是。
东松那处,乔婉甚是喜欢春日爽朗的天气,差不多十日去职校探访一回。她有时候能见到齐万山,有时候齐万山去农家、去学生家便见不上,乔婉也不以为意,见到了两个人清谈一番,各抒己见思想共鸣,见不到齐万山,乔婉便欣赏山景,看护孟梓和齐务两个孩子。除了去职校,乔婉上街溜达都少了,一门心思在家里闷头搞育儿画本创作。终于在五月底的一日,大功告成。
孟植接过墨迹未干的一迭书稿,心中暗笑娘亲的鹅毛笔用得比毛笔顺溜多了,一边拜读起来。没想到他完全没有了解过的内容,孟植以为自己不会感兴趣的内容,居然让他深陷了进去。乔婉在画中、文字中流露出的对孩童喜爱之情相当浓烈,孟植深受感动。读完之后颇感滋味陈杂,实在难以排解,便到乔婉跟前,说了一通“养儿方知父母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言,极力描述自己对母亲的孝敬不及母亲关爱疼爱子女之万一。乔婉便请孟植为自己的文字润色,孟植又重头看了一遍后说,无一字可改动,无一字可增删,字字饱含母亲的一腔为子之情,自己为此书做一篇序吧。乔婉点点头。
接着便到了六月初一,入夏了,蝉鸣声声,绿叶茵茵,孟成庆,乔婉的孙子,孟植的儿子,周岁了。孟植自然喜悦,为儿子办了盛大的周岁宴席。府台携夫人到贺,齐万山与职校老师们到贺,东松乡绅和农户代表到贺,京里孟府寄送了厚厚的周岁贺礼,孩子外祖喜融柳家也不遑多让,贺礼直让乔婉惊呼柳家将庆哥儿十岁前的东西都置办齐全了。大家在县衙后院热闹了一整天,庆哥儿已经会走两步了,谁来逗弄都是一脸笑意,十分大方宜人,无人不赞无人不夸,王府台对着小小稚儿都说出了“雏凤必定清于老凤声”的赞誉,孟植也笑呵呵点头应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