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撑腰(2/2)

    对诗处引用诗句:

    原来是温璟煦和周思年来给她撑腰了。

    再有一句:云尽月如练。

    她只是在等,等承乾殿的桃花初绽,等他重新站在自己面前。

    他们一人在养心殿议事,一人是从小厮口中得知事情来龙去脉的,但最终都相遇在门外,于是并肩而入。

    裴筠庭暗自苦笑,堂堂一介武将之女,竟沦落到靠真才实学取胜的地步,实在滑稽。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没过一口茶的功夫,她便接上了下句:小炉炭火红珊瑚。

    周思年身为大理寺少卿,父亲更是位同右相,无人哪个胆大的敢招惹他。

    她亦对答如流:水凉风似秋。

    都以为是她悲伤过度,自欺欺人,实则唯有她自己知晓内情。

    席间,一众公子小姐里,有同裴筠庭不对付的,有仰慕燕怀瑾,暗骂她狼心狗肺的,也有憋着一股气想要为难她这个卖国贼的。

    毕竟书生难惹权贵,有些人单纯看热闹,有些人敢怒不敢言。

    不会是他,他不会死。裴筠庭笃定地重复道,他是燕怀瑾,必不会如此轻易的离开。

    身后几人附和道:对啊,光作诗有什么乐趣,看会儿子别的也不错。

    正想着,对面却突然有一位少年站出来,直指她脑门,戏谑道:裴二小姐文采如此出类拔萃,想必武功差不到何处吧?不如你我切磋一番,好让大伙开开眼界。

    对诗环节,作为众推的擂主,首当其冲者,裴筠庭气定神闲,见招拆招,仿佛根本没将好事之人放在眼中。

    然而每当有人谨慎问及此事时,她却说

    认出那是京师殿帅之子,高添扬后,她正思忖是否接受时,余光忽然瞥见有一行人朝自己走来,侧首一看,难得失笑。

    例如此时,钦天监监正之女苏芷对出上句:大雪封山铸银屋。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出自吴越王写给夫人的诗。

    但深受流言蜚语影响的裴筠庭,除却个别人外,并未收到待见,反倒还有不少人对着她窃窃私语。

    ......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

    本章加更六百字,下一章还有加更。

    曾经替她撑腰的人眼下皆不在场,任谁都以为,无论叛国之事真假与否,裴筠庭都难逃此劫。

    惠风和畅,春光明媚,一样据称是燕怀瑾贴身物什的东西自坤宁宫送到裴筠庭手上,婧姑姑说,那曾是他嘱托过,若不幸战死沙场,定要交予裴筠庭的东西。

    场面顿时尴尬,裴筠庭于众目睽睽下起身,盏中斟满茶水,抬手遥对一席人。

    大雪封山铸银屋,小炉炭火红珊瑚。《冬读》

    将此物拿在手后,她沉默良久。

    温璟煦自不必说,他一言不发,眼神犹如豢养深山的野狼,光是站在她身旁便足矣令人感到害怕。

    嘉瑞三十九年三月,正逢仲春与暮春之交,万物吐故纳新,四处呈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满腔哭诉质问,然而战火烽烟,在他们眼里只是风雨一宿,千秋一梦。

    陌上花开,故人尽可缓缓归矣。

    还望诸位看官多读书学习,习得明辨是非,再来评判对错。

    这两人一出现,裴筠庭如履薄冰的局势便骤然翻转。

    打从得知噩耗后,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安慰裴筠庭,生怕她哪天想不开,一并随燕怀瑾去了,银儿轶儿整日都紧张着她,颇感压力。

    近来京中流言,我亦有所耳闻。父兄征战在外,阿姐身怀六甲,唯有我可替他们倾诉苦楚。她挺胸抬头,扫视众人,不怒自威,镇安侯府祖上三代皆为武将,皆身为大齐子民。而我等武将世家,自幼学的,是沙场征战,满耳听的是精忠报国,多少祖先以身殉国,我父兄何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在做,天在看!今日诬我侯府者,妄图替天行道者,往后都瞧好了!

    如此种种,落入裴筠庭眼中,不过端起茶盏来品一口的事,算不得什么。

    循环往复,除偶有顿误外,堪称能言善辩,出口成章,从始至终收放自如,旁观者也被她的才学气度所折服,态度稍有转变。挑事者挑不出大的错处,也逐渐失了兴趣,不再只抓着她一人挤兑。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