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2(1/2)
“我这不就是这么一说么,再说了,我说错了么?孔师兄的事儿本来就是他自己不对,还牵连到了蜀香居,师父还要替他报仇?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眼看事儿还没弄清楚,自己人反倒吵得快要打起来了,蒋林浩一拍桌子道:“行了,别闹了,能不能分出个轻重缓急来?”
“要我说这事儿简单得很,既然于训庭说是跟初味轩有关,那咱们就直接去初味轩问个明白!”
众徒弟中的老六是脾气最爆的,而且他当初是个孤儿,说起来应该算是被杨世友收养的,所以对杨世友格外感恩。
虽然出师后也去了外地发展,早已娶妻生子,但却是众多徒弟中来得最勤的,几乎每个月都要来看杨世友。
所以他也是众人中最沉不住气的,若不是心里还惦念着家中的妻儿,怕是直接冲去官府闹事都有可能。
蒋林浩对这个主意却不置可否,要知道,他可是一直跟在杨世友身边这么多年的,自打跟初味轩对上之后,可以说是处处不顺,没有一次是占了上风的。
如今又说要去找初味轩,他从心底里其实是很抗拒的。
第441章 登门质问
端午节对于东北地区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要赛龙舟、吃粽子。
更重要的是,自打过了端午,东北这边的天气就彻底暖和起来了,各种新鲜的小菜也都开始陆续上市,对于开酒楼的人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儿了。
端午节之后的这段日子,夏月初拒绝回忆当晚在船上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事儿,于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她便又开始琢磨着在店里上新菜了。
如今天气转暖,渔民也都开始下海捕鱼。
东海府临近海边,即便是一年四季都温度偏低,但是各种海产品也还算不少,最重要的是足够新鲜。
这日天还没亮,夏月初就把薛壮叫起来,两个人裹得严严实实的,赶着马车直奔海边的渔市。
到达渔市的时候,天边才将将泛起鱼肚白,离老远就能看到,沿着海边有些星星点点点的灯光。
每一盏灯就是一条渔船,渔夫们把早晨或是头天就出海打捞上来的鱼都一筐筐地摆在沙滩上。
此时螃蟹和皮皮虾的时节都已经过去了,正是贝类大丰收的时候。
蛏子、蚬子、海虹、生蚝、蛤蜊什么的,还有许多夏月初也叫不出名字的。
薛壮帮忙提着灯,夏月初一家家地看过去,最后挑了几家新鲜又泥沙少的问了价钱。
也许是此时的人都还不太会吃这些东西,所以价钱简直便宜到让夏月初想要流眼泪。
她一口气买了好几筐的贝类,直到马车里放不下了位置,还跟几位卖家约好,以后再挖到贝类就直接送到城里的初味轩,只要东西新鲜,店里就收。
几个卖贝类的人全都喜出望外,要知道,他们都是家里穷没有钱买渔船,没办法出海只好在淤泥或是礁石上挖些贝类出来换点钱。
没想到今天居然撞了大运,居然有人专门要买这些东西。
夏月初买完各种贝类已经十分心满意足,又转了一圈儿,买了几条新鲜的鱼,打算晌午回家加个餐。
平时家里吃的都是河鱼,如今既然能买到新鲜的海鱼,自然还是要尝尝鲜儿的,至于店里要不要也上新,她目前还没太想好。
主要是河鱼买回来,只要弄几个大缸就可以一直养着,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现杀,永远都是新鲜的。
但是海鱼却比较麻烦,即便是弄几缸海水回去,没有气泵也是很难养活的,到时候放久了不新鲜就不能往外卖,岂不是全都砸在手里。
两个人买完海鲜回家,夏月初把鱼收拾出来,放在冰上镇着,把贝类都倒在水里,加点盐叫他们吐一吐泥沙,然后回屋去睡了个回笼觉,舒舒服服地睡到酒楼开门,贝类的泥沙也都吐得差不多了。
夏月初叫人去门上贴张告示,今天初味轩的特色菜是麻辣海鲜烩。
她正准备去后厨备料,就见韩双林从前头跑过来道:“夏娘子,有人来店里闹事,如今都堵在门口,非要叫你出去呢!”
薛壮陪着夏月初一道出去,看到蒋林浩带着近十个人站在酒楼门口,把开着的大门堵得严严实实。
这些人一看到夏月初就立刻骚动起来,乱嚷着问。
“夏娘子,你究竟跟府衙怎么说的,为什么把我师父抓进去了?”
“你今个儿必须把事儿跟我们说清楚。”
“杨长老怎么了?”夏月初对于众人的诘问简直是一头雾水,“人既然是被府衙带走的,你们来找我做什么?”
“若不是你去告官,府衙怎么会把我师父带走!”老六一到初味轩,登时就把之前蒋林浩叮嘱过的话抛到脑后去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