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2/2)
榛蘑嫩滑,大腿菇绵软,扫帚蘑鲜嫩,猴头菇劲道弹牙,草花脸更是口感如肉。
“你说这盘子里是豆腐?”
“这、这还真是豆腐!”
因为有一部分食材没有过油,所以吃起来一点儿都不油腻,却又能保持鲜香十足的味道。
桌上顿时一片哗然,这座佛塔看起来精雕细琢,连屋脊上的瑞兽都雕出来了,更不要说什么栏杆瓦片,算不上栩栩如生却又格外精巧。
另一道罗汉上素,菜名取自十八罗汉,所以顾名思义,乃是用十八种素菜制作而成。
所以这道罗汉上素中的食材,是一层一层铺开有如花瓣一般,每一种食材都停留在最佳口感时间。
不然后头还会有什么才能够压过这道十八罗汉斋?
所以在吃的时候,绝对不会觉得笋还发硬或者是豆制品太过烂软。
或者换句话说,这两个人都不是肚子里缺油水的人。
所有人的视线都跟随着小沙弥手中的盘子而移动,等着听他报菜名。
是我们平时经常吃的那种吹弹可破的豆腐?
对于一向倡导勤俭修身的佛家来说,食材的考究和其做法,着实有些奢侈,所以才一直被人称之为佛门最奢华的一道素斋。
罗汉上素这道菜,之所以被誉为最奢华的斋菜,除了食材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就是所有的材料都要过油。
这让他不由得心里疑惑,难不成今天的斋宴,竟然是四冷八热十二道菜不成?
想要做罗汉上素,必须凑齐三菇六耳加上豆制品和时令鲜蔬,因其需要全部用香油炸过,然后再入砂锅加汤焖制。
开什么玩笑!
托盘上是个圆形的大盘,盘子上面居然是一座白色的佛塔,上面浇着浅棕色的料汁,打眼一看倒像是夕阳下的佛塔,向阳面露出莹白,背阴面则是暗色。
大部分外地人都没吃过新鲜的榛蘑,即便是东海府的人,也大多都是晒干后留着做小鸡炖蘑菇用,所以今天尝了一下新鲜的榛蘑才发现,这样口感嫩滑劲道,汁水满溢,满口生香,才是吃蘑菇的正确方式。
但是对于善玉跟荫渑这种在自己国内地位颇高,享有盛名的僧人来说,他们平时的饮食自然跟一般的僧人不同。
锅内的时蔬也不仅仅是颜色青翠,就连口感也都是清脆多汁,完全没有蔬菜过熟后让人倒胃口的黄绿色。
“雕得这样细致,我还以为吃起来会硬邦邦的呢,结果居然就是柔软的豆腐口感。”
所以夏月初这道罗汉上素,自然也与一般的做法不同,并不是所有的食材全都过油,而且她还根据食材的成熟速度调整了每种食材加入砂锅的时间。
荫渑正在琢磨这道菜的时候,忽然听到周围响起一阵吸气的声音。
荫渑吃过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一份十八罗汉斋了,每种食材都保留了自己本身的口感和味道,又被汤汁融合成一体。
“宝塔豆腐。”
“豆腐?”
不管这是不是豆腐,雕成这种模样,叫人怎么下得去手?
“这简直就是鬼斧神工。”
他诧异地抬头左右看了一下,视线瞬间被锁定在了两位小沙弥合力端上来的一个托盘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所有人的勺子都迫不及待地伸向了这道菜,但是在准备下手挖的时候,却又都停住了。
最后还是善玉大师先挖了一勺,其他人这才纷纷盛了一勺到自己碗中,不多时桌上喧哗再起。
荫渑也知道这道菜,在东瀛,这道菜被叫做十八罗汉斋,只有在极其重要的场合或者是天皇赐宴的时候,才能够见到这道菜,而且肯定是要作为压轴大菜上桌的。
这其中,新鲜的猴头菇、松蘑和红蘑都是较为罕见的珍贵山菌,尤其是外地来客,能够吃到实属不易。
“夏娘子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然后你告诉我这是豆腐?
第475章 可否一见?
府衙有些人吃到的时候还吓了一跳,心想怎么佛斋里头还能吃出肉来?
然而在古代,对于僧人来说,每日食油也是有量的控制的,这种费油的菜,平时根本就不会做,只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才能吃到。
这一大盘铁板菌菇,带着大山里的清新和芬芳,加上铁板烤制的特殊香味,迅速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