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7(1/2)

    “人现在怎么样了?”夏月初抱着一丝侥幸地问。

    薛壮摇摇头道:“早晨下人去送早饭发现的时候,两个人就都已经断气了。”

    夏月初瘫坐在椅子上,半晌都没缓过神来。

    昨晚还在跟自己说话的两个大活人,如今就这样天人永隔了。

    她心里止不住有些难过,虽说她跟华氏并没有多深厚的交情,之前的相交甚至更多少是在利用。

    但是当这种生离死别一下子被摆在面前,尤其其中还有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格外的真实和沉重起来。

    但是转念一想,又忍不住有些释然。

    两个人的未来会怎样,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韩家如今私挖铁矿证据确凿,更不要说没有对外公开的勾结庆王的隐情。

    即便薛壮打点关系托人照顾,也毕竟是杯水车薪看,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她们更没有宁氏和薛崇那样的好命,能够脱离苦海,以后还有翻身的一天。

    跟今后漫长的苦难遭遇相比,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失为一种解脱。

    第630章 战报入京(1更)

    自打长公主的遗体被运回京城之后,皇上便因为悲伤过度病倒了,已经好几日都没有上朝了。

    保定府那边的战报每日都快马加鞭地传回京城,一点点揭露出来的实情也让文武百官越发瞠目结舌。

    私自开采铁矿,私造兵器,还豢养着有近五千青壮的山匪……

    这桩桩件件,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十恶不赦的死罪。

    而这两个大毒瘤,居然就长在离京城这么近的保定府,简直想起来就让人后怕。

    朝中的事如今都是陈瑜白在主持,每天将奏折拿去给皇上过目。

    而关于长公主和驸马的丧事,皇上只交代了要按照最高规格来办,便都交给礼部去操办了。

    如今保定府的剿匪已经结束,项元杰还在当地坐镇处理后续事项,但是战报和相关人证物证已经都被护送到京城了。

    陈瑜白今日收到的便是之前江景辰在韩家书房里看到的东西。

    木匣子里放着半块玉佩和一封已经泛黄的信。

    他入宫面见皇上之后,先禀报了冀州大捷的好消息,五千余人的山匪被尽数剿灭的喜报。

    “皇上,这里是项元杰项将军上的奏章,详细写明了此番剿匪的过程。在剿匪过程中,薛承薛小将军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非但发现了山匪的转移密道,还成功带兵歼灭过半的山匪。

    项将军在奏章中为薛承请功,只不过如今他尚未恢复身份,这份功劳,便只能先攒着,等以后一起论功行赏了。”

    皇上接过奏章细细看起来,对他来说,项元杰这种平铺直叙的战事汇报,比那些文臣呈上来的花团锦簇的文章好看多了,简直像是在看话本故事一样。

    尤其是看到薛壮凭直觉便请命带兵去了北山矿,并且成功劫杀山匪上千人,还将山匪困在了山中无法脱身,让他恨不得拍案叫好。

    “薛小将军果然是难得的一员猛将,年少有为,难怪当年父皇也对其赞许有加。薛家果真是人才辈出,只一个小辈便有这样的本事,若是薛家没有出事,朕如今又怎会缺乏人才?”

    这话陈瑜白就不方便接了,皇上说几句也就罢了,自己身为臣子,却是不该妄议的。

    “皇上,这里是从保定府送过来的,赵熹太子的旧物。”

    其实说起赵熹太子,皇上并没有什么印象,也只是隐约对当年那桩旧案有所耳闻。

    毕竟赵熹太子乃是先帝的嫡亲皇兄,当初死得又十分蹊跷,还一直都未破案。

    所以等先帝登基之后,根本就没人敢把这件事儿拿到台面上来说。

    只有个别老臣私下对赵熹太子之死深深地惋惜,当年若是不出这件事,以赵熹太子之才,大齐怕是能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二个兴盛时期。

    先帝资质平平,在位期间也只能说是无功无过,好在还算是能够听得进忠臣进言。

    但是年纪大了之后反倒晚节不保,听信谗言、猜疑忠臣,甚至亲手酿成了好几桩满门抄斩的惨案。

    这也让许多臣下格外寒心,先帝驾崩之前,光是告病还乡的老臣和将军便不下十人。

    这其中有一位老臣焦豫,当年先帝在时便已经是两朝元老,当世大儒。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