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9(1/2)
“夏娘子,都这么晚了,就在酒楼吃点算了。”陶波挽留道。
“不了,瑞轩最近可喜欢显摆自己的手艺了,天天让我吃他做的饭呢!”夏月初说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回到府城这几天,她无论白天多忙,晚上都会回家陪着宁氏和薛崇一起吃饭,饭后还会陪着薛崇玩一会儿玩具,还手把手地教他如何给小小做好吃又健康的猫饭。
第741章 陈家父母(6更)
店里的事儿都忙完之后,夏月初便叫夏瑞轩赶着车,送自己去姜瑞禾的老家。
其实从永榆县过去更近一些,但是夏月初也不知自个儿是怎么想的,拖来拖去,把这件事拖到了最后才去办。
姜瑞禾老家是在永榆县西边的平岭村,虽然也是在山里,但是地理条件比参顶子村可好多了。
村子顾名思义,是坐落在山中的一大片平地上的。
村中有一条河经过,因为三面环山,所以常年比东海府其他地方都要暖和,就连菜都比别处种得早,收得晚。
许多在东华府别处种植容易颗粒无收就被霜冻打死的作物,在平岭村这边都能很好地生长。
所以平岭村又被叫做东海府的小江南,村里人大多靠着种菜为生,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是不错。
正因为生活条件好了,所以村子里便有些排外,婚配也通常都在本村之间进行,生怕外面人是来图钱的。
跟姜瑞禾定下婚事的这家姓陈,也是平岭村数一数二的富户了,家里儿子更是生得一表人才。
而姜家父母还在的时候,家里的生活也是很好的,加上姜瑞禾从小就出落得明艳动人,跟陈家儿子陈旭海年岁相当,所以媒婆稍微一给说和,两家大人便一拍即合,很快就给两个孩子把婚事定下来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原本说好等到陈旭海二十岁、姜瑞禾十七岁那年就给两个人完婚,陈旭海却在十八岁时候,突然间留下一张字条离家出走,说自己去当兵了。
后来还从军中往家写过一封信报平安,之后便杳无音讯。
陈家就这么一个独苗,爹娘在家眼睛都要哭瞎了,可又有什么用呢?
人去哪里了都不知道,找都没处去找。
姜家父母其实也动过退亲的打算,但是姜瑞禾却一直不肯。
而任谁也想不到的,便是姜家父母居然早早地就都撒手人寰了。
夏月初对平岭村只知道大概的方向,夏瑞轩不得不经常停车下去问路。
好在平岭村这边比较繁荣,路边几乎经常能碰到行人。
这若是像往参顶子村去的路那样,半天见不到个人影,那这一对不认路就敢出门的姐弟可就完蛋了。
一路询问着终于沿着山路来到村口,还不等进村就先看了一场好戏。
五六个只穿着短褂的精壮汉子,追上一个男人,按倒便是一顿暴打。
夏瑞轩眼尖记性也好,指着躺在地上被打得吱哇乱叫的人道:“姐,那人好像是姜姐姐哥哥啊!”
“绕过去,进村。”夏月初本来还透过车窗在看热闹,听了这话,顿时热闹也不看了,赶紧叫夏瑞轩掉头走人,“瑞禾早就没有哥嫂了。”
许是因为东北这边的冬天太长了,大家每年差不多有四五个月是在家里猫冬的。
前世夏月初所在的村里,就有很多人家为了打牌的事儿吵架拌嘴。
甚至还有一户人家,两口子都痴迷打牌,经常好几天不着家,到家就倒头大睡,弄得家里明明有爹有妈的孩子看着比夏月初还要像个孤儿。
所以夏月初前世从小就见多了,什么写保证书,跪下扇自己耳光,甚至用菜刀剁手指……都根本没办法让赌博的人回头。
姜瑞禾自己都对哥嫂绝望了,自己自然不会去管那种闲事。
陈家在村东头靠近河流上游的地方,高高的院墙和里面隐约露出屋脊的砖瓦房,还能隐约看出陈家当年家境殷实的底子。
但若是细看,便不难发现,院墙上头的草都长得老高,角落处还有老鼠打洞的痕迹,都没有人修葺整理。
夏月初下车后拍了几下门,院里却毫无动静,她只好推开虚掩的院门,走入院中。
院子里的情形看起来比外面还要破败,透着一股子心酸。
夏月初扬声道:“家里有人么?”
喊了几声之后,屋里才终于传来声响。
不多时,一个看起来足有六七十岁的老头,佝偻着背从屋里出来。
“小娘子,你找谁啊?走错门了吧?”老头眯着眼睛看向院中的夏月初道。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