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5(2/2)
受到季节和运输条件等不可抗力的影响,身处古代,即便贵为皇帝,在冬天也是很难吃到太多绿色蔬菜的。
待馅料与茄子这种交融互换的过程结束,就必须立刻出锅,再拖下去,茄子就很容易蒸过头变成茄子泥,到时候不但造型不够美观,还会影响口感。
第1024章 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桌上许多人吃过一口之后,脑子里冒出来的都是同一个念头——此时如果能给我一碗米饭,连汤带菜地拌饭吃,我能一口气吃三碗。
虽然此时的人们还无法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是维生素c的缺乏,但是吃蔬菜水果可以治疗此病,却已经是所有在海上讨生活的人的常识。
虽然早就听说夏娘子的酒楼价钱极高,但是鹿肉加茄子,都算不得太贵重的食材,总归应该还是吃得起的。
将茄身半切开,如折扇般打开,在每一道空隙中都塞入提前做好的馅料,看起来就像是半个圆灯笼一模一样,平摆在盘中,蒸熟后浇上料汁,便可以上桌了。
当然,这个念头,大家也就只能放在心里想想罢了。
侍膳太监见扎拉钦要吃灯笼茄子,忙低声道:“殿下,这道灯笼茄子中夹的乃是鹿肉。”
将馅料塞入茄子上锅蒸制,肉茸中的油脂和汤汁就会被吸走一大部分,茄子就渐渐烂软下来。
小皇帝喜食鱼类,自然知道此时不该是吃刀鱼的季节,但见盘中的刀鱼却好像比今年清明前吃过的还要细嫩油亮。
猴头菜心是猴头菇比较常见的做法,此时比起中间的猴头菇,反倒是周围一圈菜心更受欢迎。
吐蕃那边更是连刀鱼都没有吃过,幸好有侍膳太监帮忙,不然他们怕是要连肉带刺一并咀嚼吞咽了。
而原因居然是,比起时刻保持礼仪地吃国宴,大家更喜欢下饭菜?
之前御厨们选走了大部分珍贵食材的时候,连何怀生都有些看不过去了,夏月初却一点都不着急。
所以当夏月初拿出玻璃大棚的时候,陈瑜白立刻就看出了其中的价值,并且极力促成了皇家与夏月初的合作。
最难得的是,即便不搭配葱姜丝,鱼肉也半点儿不腥。
夏月初有时候也忍不住想,古代人平均年龄比现代人低许多,除了生活水平低,医疗水平不发达之外,很多地方冬天吃不到新鲜蔬菜估计也是其中一条。
待第二块鱼肉被剔好放入盘中的时候,小皇帝就干脆拨开葱姜丝,直接细细品味鱼肉的味道。
即便真给他们一碗米饭,在这种场合下,谁还真敢那么吃不成?
而大齐多年来一直开放沿海口岸,与西方通商,早就已经发现了坏血病的存在。
吸入的汤汁与茄子本身的汁水互相融合,等达到一个饱和点之后,茄子又会开始向外渗出水分,被肉茸反吸收回去。
这道菜里,夏月初取腿肉、里脊和肋条三处的精肉,再混合一定比例的肥肉,先加调味料腌制,入味后也不用刀,而是取木槌,细细将鹿肉砸成茸,一边砸一边加入少量高汤,知道肉蓉吸饱汤汁,无法再揉进去为止。
见扎拉钦只是点点头,没有说自己不吃鹿肉,侍膳太监这菜用小盘取了半个“灯笼”放在扎拉钦面前。
此时正在后厨忙碌的夏月初还不知道,竟然是灯笼茄子给她未开张的酒楼吸了第一波粉。
桌边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
小皇帝不知不觉间一条鱼下了肚,端起面前的酒盅轻抿一口,感慨道:“哪怕是同样的食材,经夏娘子之手做出来,果然就与别人做的大不相同。”
鱼肉入口,腴美异常,料汁浓郁适口却并不喧宾夺主,丝毫没有掩盖刀鱼本身的鲜味。
扎拉钦虽然也觉得刀鱼鲜美,但是他平素不耐烦吃这些需要挑刺的东西,直接示意侍膳太监给自己盛一份灯笼茄子。
这样做出来的肉茸,口感上与剁出来的肉馅截然不同。
做好的灯笼茄子,茄子软滑香浓,肉茸鲜嫩多汁。
比起水油浸刀鱼这种叫寻常人摸不着头脑的菜名,这道菜的名字倒是简单直观。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尤其是东北四府,一年几乎有半年时间处于冬天,只有土豆白菜萝卜和咸菜干菜可以吃,肯定会导致很多维生素和营养元素的缺乏。
不过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已经听说夏月初筹备在京城开酒楼的事儿了,忍不住暗道,在宫里不敢这么吃,等以后酒楼开张,说不定可以去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