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2/2)
言斐的话虽说得轻描淡写,但林煜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关窍。
月前常浩轸的来信曾提到过,朝廷有意趁沛县的枯水期,派人视察沛水沿线河堤水利;江南鱼米之乡是李晟的粮仓,沛县码头则是粮食转运去晟京的关键一站。
此刻瞧见言斐呆望着戚景思离开的背影,眸中的情绪暗了暗,他柔声安慰道:“小言公子别介怀,景思这孩子脾气看来是怪了些,不好相与,但叔叔能看出来,他对你没有恶意。”
况且言斐身上有很多跟林煜自己相似的气质,无怪戚景思第一眼几乎看错。
晟京城里不太平,这点蹊跷不得不让林煜心中思虑。
“我家不是鹤颐楼,没那么多碗让你碎。”戚景思说着已经将碗碟收好,转身走进了东厨间。
接过碗筷时,双手无意中的短暂接触让戚景思一个哆嗦向后退了半步,他没好气道:“你会吗?”
看见林煜撂筷,言斐也跟着放下碗筷,戚景思简直如蒙大赦,“铮”地一下站了起来。
最近没听过沛县往上有什么新官上任,更是没见过新到任的翰林院编撰官位还没捂热乎,就被发配到沛县这偏远郊县来的。
琐事?
“他从小大没有带过什么朋友回家,但凡有人登门来找他,大约都是家里的孩子被他打了,上门来找我讨说法……”
“可这是户部的差事。”
“我……”戚景思的话不太客气,言斐抱歉地垂头,“在鹤颐楼的后厨,也见人做过。”
他和言斐出身、年龄、际遇都有些很大的差距,但他们之间又有些奇妙的联系;他们都是朱夫子的得意门生,本朝为数不多的几个连中三元的举子。
状元及第进入翰林院的,最低都是至从六品编撰做起,总有机会跟在皇帝身边;就算下放地方为官,至少也是一州通判。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就算眼神不好,就算室内烛火也昏暗,但戚景思的慌乱到底太明显,言斐还是瞧见了。
“我……”他连忙跟着起身,收好手边的碗筷递给戚景思,“我来罢。”
*****
虽然林煜一身书生落拓之气并不掩盖,却也不张扬;在言斐眼中,大约能看出面前的人是个读书人,可这小小沛县,居然有人对朝廷官制如此了如指掌,甚至,好像还猜到了他此行的目的。
看来还真是来公干了。
抛开这些不谈,言斐谈吐得体,谦逊有礼,他是戚景思第一个带回家的朋友,哪怕只是爱屋及乌,林煜也打心眼里喜欢。
“什么?”林煜眼神疑惑道。
林煜一针见血,显然超出了言斐的所料。
“他也……”言斐小声嘀咕着:“没有朋友吗……”
“都吃完了。”他忙忙慌慌地收拾着桌上的碗筷,“我去洗碗。”
“是。”言斐没有分辨,大大方方地认了,“不过无怪戚公子,是言斐自己能力不济,手边琐事处理得心余力绌。”
“小言公子是新科状元及第,过去这么久了,按理说应已派了官职。”他开门见山,没打算藏着掖着,却也留有余地,并没有把心中疑惑点破,“可是公务上有何不顺?”
新科状元自然金贵,但资历到底还浅,所以,言斐这是跟着巡视钦差来的?
莫说三元及第的金贵状元郎,但凡能进了殿试的人,之后大概率都能进翰林院,看着虽无实权在身,却都是为日后储备的京官,前程似锦;可言斐怎么状元及第没俩月就被发配到了这小小的沛县?
这两个人之间尴尬的氛围连瞎子都瞧得出来,更何况是玲珑剔透的光霁公子。
此前他们巡查队伍一行沿沛水而下,虽然也有段时日了,但沿途无非吃吃喝喝,看几本地方官送上的账本摘抄,并没有什么平民百姓知晓。
林煜笑着颔首回礼,“可叔叔瞧着你有心事。”
“没什么,林叔叔客气了,唤晚辈言斐就好。”意识到自己失态,言斐立刻抱歉地朝林煜欠了欠身,“我没有怪戚公子。”
跟慌乱紧张,又对官制、政事一窍不通的戚景思不同,林煜长在李晟王朝第一大世家,自己就是翰林院出身。
像是一种极微妙的传承。
两个清瘦的男人,两身相似的青衫——
林煜了然地点了点头。
“是。”言斐恭敬答道:“也许是之前言斐自视过高,其实根本无力胜任;夙夜兴叹,唯恐有负百姓所愿,朝廷所托。”
“景思他从小就没有什么朋友,所以也不太懂得该如何跟身边的人相处,要说也是我这个做叔叔的没有教导好,小言公子不要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