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8(2/2)

    京城才子惠及,每天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文会,以往梁台也曾邀请,可孟向北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今日终于得以见到孟兄,实在幸运。”

    翠玉楼,孟向北与梁台到时,二楼早已聚了十来人,身穿儒袍,头戴纶巾,有人负手而立,吟诗作对,有人手执玉扇,风流多情,有人饮酒谈笑,眉宇间尽是风雅。

    大概是猜到孟向北还会拒绝,梁台言辞恳切再次邀请,“孟兄,以往你都没去,这一次你怎么都得去,我可是跟我那些同窗好友保证过的,他们都想一睹孟兄的风采。孟兄,你就答应吧。”

    周围的书生大抵是知道杜锦身份,言语间不乏讨好之意。

    所谓文会,对于孟向北来说,就跟应酬差不多,他不喜欢,与其去参加文会,还不如回家陪陪怀孕的卿哥儿呢。

    随着会试的临近,各地考生们纷纷来到京城。

    “梁兄来了。”一人欣喜地惊呼。

    “周某仰慕孟兄已久,今日孟兄赏脸前来,我们定要不醉不归。”

    杜锦生得俊俏,言行举止间尽是风流之色。

    “这位兄台的话,钱某不敢苟同,这孟向北虽考秀才屡次不中,可如今已中院试案首,又是一省解元,他定是厚积薄发。”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孟兄,今晚我的同窗好友在翠玉楼办了文会,大家探讨,交流一二,不知孟兄能否赏脸一起前往。”

    这次的文会,也是杜锦办的。

    孟向北前一秒将信给梁台,下一秒,那信就被随手丢在一旁。

    “这越省的叶寒叶解元我听过,听说是个风流才子, 还拜了大儒为师。”

    “既然诸位已经到场,不如我们文会就开始?”杜锦摇着玉扇,笑道。

    孟向北被簇拥着坐下,脸上表情淡淡,余光扫视着周围的一众求书生。

    除了孟向北,其他省份的解元全部都露了面,于是这个“厚积薄发”的孟解元更显得神秘。

    这日,孟向北向梁学政请教完学问,准备离开时,梁台叫住了他。

    梁台不理解,男人三夫四侍很正常,孟向北却不纳妾,肯定是那夫郎善妒。梁台自诩风流,十四岁有了通房,十六岁纳了两房妾室,十九岁娶了夫郎,但如今他二十五岁,院子里已经有四个通房,八个妾室,一位夫郎,除了他不喜欢,又不得不娶的夫郎外,其他个个貌美如花。

    -

    青丝如瀑,一半用红色缎带束起,他容貌精致艳丽,烟波流转,媚态十足,眉宇间尽是妩媚之色。绯红色的衣袍微微敞开,露出里面如玉般白嫩的肌肤。

    梁学政的儿子梁台也是参加这一次会试的举人。

    孟向北迟疑了,梁台确实邀请过很多次,他每次都拒绝确实不太好,看了下天色,他妥协了,“行,那我就去吧,对了,我书信一封给我夫郎,告知他我会晚归。”

    “这位兄台,你怎么买这孟解元,你买错了,他出身寒门,虽有神童之名,可之前他屡次考秀才不中,如同仲永,早已江郎才尽,要金榜题名实在不可能。”

    梁台拱手作揖,介绍道:“诸位,这位便是孟向北孟兄,也是我父亲的弟子。”

    “你们分析那么多干嘛,我买他是因为他是这所有解元里年纪轻轻,又最俊俏。”

    “原来是孟兄孟解元,久仰大名。”

    他还经常流连秦楼楚馆,家里夫郎,妾室都不敢说什么,可孟向北不仅不纳妾,有时候他邀请去小倌馆,他都不去,最开始,梁台以为是孟向北洁身自好,如今想来,应该是那夫郎善妒。这等妒夫要不得啊。

    “孟兄,这几位都是我在国子监的同窗好友……”梁台一一介绍,其中着重介绍的是一个身着锦衣叫杜锦的年轻人。这人的父亲是国子监的祭酒,既是京官,品级又在梁学政之上,是梁台需交好的对象。

    为首的小倌一身绯红色衣袍,松松垮垮挂在身上,只余一条白色的腰带系住那纤细,盈盈一握的腰肢。

    香风骤起,迎面走来十来个衣着清凉的年轻小倌,个个相貌不俗,或妩媚,或清纯,或清冷淡雅如兰……

    “……”

    他抬头懒懒看了旁边小厮一眼,小厮立刻意会。

    梁台之前就知道孟向北很喜欢他的夫郎,甚至隐隐“惧内”,每次都是按时回家,为的就是不让夫郎担心。有一次,梁台的远方表弟哥儿偶然遇到孟向北,喜欢上了,将嫁给孟向北当妾,却被孟向北断然拒绝。

    孟向北也是从梁学政的儿子那听说自己在京城引起了热议。

    “这孟解元已经结婚生子,兄台莫不是还想让令尊榜下捉婿,将姐妹嫁给他。”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