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2/2)

    比高喊舍身报国,却嫌弃水凉的某某可强出天地去。要不是知道这位纵然在世,也绝不会再度出仕,为自己这个曾经的仇家效力。顺治还想效法刘备,三顾茅庐求贤呢!

    都已经做好会被雷霆震怒准备的娜仁:“可……”

    “咱们大清,可有朕与皇后两个才人。还有未来的千古一帝、拼命四郎等接棒。风骚个数百年,想来不是问题。”

    “就是个人形的盖章机器,哦不,十四叔把玉玺拿走了,章都不用朕盖!”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顺治勾唇,只好一番的慷慨激昂。

    好一番揶揄调侃后,娜仁才正色把属于他的锅牢牢塞回他手里。

    “回头朕就下令,开展《明史》的编纂。咱们不吹不黑,客观公正地写!”

    为这,一直避他如虎狼的娜仁还星星眼,主动往他的心口摸了摸:“这般信口雌黄,皇上是怎么做到脸不红、心不跳哒?毕竟文字狱虽古来有之,但公认明清为最。”

    再没想到他会这么说的济尔哈朗愣:“可……”

    所以……

    这等惨烈的结果,哪怕只想一想,都叫他接受不能!

    “抓着点细枝末节,便要否定整本书,甚至作者?”

    他???

    所以,一应诸事虽发生在顺治年,但顺治真心觉得锅并不属于自己。

    于是雪片般的奏折滚滚而来,都是参那《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反清思想严重,当施重罚,以儆效尤。其所著之书也该被列为反书,加以收缴毁灭。

    “将那么优秀的大明死死压在沙滩上,让后人提起时,只能唏嘘,强中自有强中手。巍巍大明偏生时运不济 ,遇上了更强、更厉害的大清,合该让位。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嘛!”

    这……

    顺治点头:“所以对大明来说,他们都是难得的忠臣、良臣。虽立场不同,朕还是敬佩他们的风骨。”

    顺治懵,本应该发生在乾隆年间的事情,提前到了他顺治年?以后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各种批判扼腕的会是……

    “不得不说,文化浩劫,由你而使!”

    “他本人还数度为官,其兄宋应升更毕生都致力于光复大明。彻底梦碎后,甚至还服毒殉国。”

    连小手都开始掐腰了,明显是要跟他据理力争的样子,顺治忙又软了态度:“不过以前的已经发生,断无法更改。以后的,朕极力避免好不好?”

    结果乖乖一看不得了!

    顺治挑眉:“叔王也知那作者是明人,那书成于明崇祯十年。那时先皇刚刚建立大清没多久,前一年才第三次入塞。身为大明子民,人家如斯说法,似乎也没甚干系?咱们不也称南明为余孽?”

    不过瞧着小皇后双眼圆睁,柳眉倒竖。

    顺治笑着伸手抵住她的唇:“乖,没甚可不可的。朕重生而来,有了领先当下数百年的眼界。对未来发展谙熟于心,又有皇后你的帮忙。咱们夫妻联手,以整个大清为后盾。何愁不能继往开来,当个无与伦比的后浪?”

    “编出一部无与伦比的《明史》来,让民间那些都无颜提笔。根源问题解决了,悲剧不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所有刊物必须由‘词臣造订、礼诚校阅’的规矩,是你下达的吧?黄毓祺案、明史案都是你的锅吧。”

    “咱们大清在这方面,更是巅峰中的巅峰呢!啧啧,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不行,这不是讽刺咱们蛮夷来着,禁止禁止!一把心肠论浊清?天惹,将浊字加于咱们国号之前,是何居心?”

    当即雷霆震怒:“朕让尔等细看,是品读作者在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记载与总结。去芜存菁,增进咱们大清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结果尔等呢?不但不虚心学习,还大搞小动作。”

    那满篇的北虏、东北夷字样,岂不是对大清的鄙夷?作者应有反清思想!再顺藤摸瓜,又骇然发现其兄、友人等的一些著作都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辩’。

    说大清不同于前朝,不兴文字狱的那一套。开放包容,万国来朝的大唐,才是他致力效仿并超越的目标!

    “那什么明史倒是顺治十七年成的,却是顺治十八年被告发的。你曾那么诚心期盼的年份,当知发生了啥?”

    皇上几番因内帷之事动怒,众臣便心中再如何腹诽,也不敢直抒胸臆。

    顺治挠头:“皇后了解这般多,难道不知那规矩颁布在顺治二年,黄毓祺被捕在顺治五年春?那时候朕还真的只是个孩子,自觉朝不保夕,哪敢多置喙一字半句?”

    不过这种绝无可能的事儿,他还是别说出来刺激自家叔王了。

    遂特别有志一同地,决定好好看看那本书。回头鸡蛋里挑骨头的时候,也好做到有理有据。

    济尔哈朗颤颤巍巍跪下:“皇上,臣等并非嫉贤妒能。实在那书中对咱们大清的称呼……”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