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0(2/2)
居然这么顺顺当当,没有一点风丝丝都没刮起来就烟消云散了???
等散会,看过那许多的武器装备后。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做出了请辞保平安的决定,唯恐自己不够驯服惹了顺治的眼。
如此十二次后,顺治终于一脸不舍地点了头:“既然爱卿们执意如此,朕也不好再勉强下去。只……”
毕竟群臣说得对啊,古往今来削藩常有。但如我朝这般不动半点刀兵,君臣和美,有谦有让的。便把《二十四史》都翻遍,也绝无仅有!!!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强到让吴三桂等原就被后装炮吓没了七七八八的胆气,越发不剩分毫。
顺治傲娇脸:“要么说阿玛就是阿玛,儿子就是儿子呢?上辈子也是天不假年,否则那仨也不敢蹦跶你信不?”
反复来回的求恳、拒绝,再求恳又拒绝中。满朝文武都被三位王爷的真诚感动,纷纷帮忙求情。让皇上允许他们卸下身上的重担,过几年自在随心的安闲生活。
“啧啧,果然时间不同,人物不同,事情的发展也截然不同啊!谁能想到呢?困扰了玄烨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到了你手里,居然……”
这等圣人口中的理想生活,大清子民过上了!非但如此,他们还能走在坚硬平坦的水泥路上,骑着精钢做梁、杜仲胶做轮的自行车……
饶是顺治脸皮厚度殊为可观,也有些熬不住。见左近一如既往,除了他们夫妻连个鬼影都没有,并无被偷听之虞,才长出了口气。
架子低到没有架子,态度诚恳到不能言表。
他反而能念及三人早年功绩,他自身英明与朝野反应、史官秉笔之类,厚待他们几分了。
语言之优美,措辞之大胆,直让有幸旁观的娜仁忍俊不禁,却又无法反驳。
“哎!”顺治颇不赞同地皱眉:“天命再如何在清,也少不了爱卿等诸多贤臣良将辅佐效力。”
幼有所养,老有所终。
而事实上,顺治只担心三藩长期盘踞三省,尾大不掉。如前世、如历史一样,成为大清的祸患。现在三王都已经投降,愿意撤出各自封地,把军权等悉数交给朝廷,交给他这个皇帝了。
创办工厂、发展教育, 将慈济院开遍大江南北。
吴三桂等再度诚惶诚恐跪下,连说万岁爷言重了。前朝大势已去,咱们大清才是大势所趋,臣等也不过顺应天命而已云云。
然后郡王、国公、侯、伯、子、男……这,往后十辈子里面但凡有一个出息的,其家族便不会衰败到底,泯然众人啊?
这话一出,吴三桂等人倒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再度跪下,言说一切皆听从万岁爷吩咐。
已经把最坏结果想遍,这个看似锦绣,实则也只有锦绣的结果,就已经足够让三人感激涕零,喜出望外了。
娜仁果断点头:“信信信,怎么不信?”
废除禁海令、迁海令, 命船队出海远洋。将大清的瓷器、丝绸与玻璃、镜子等,运到海外。再从那里换回来数不尽的金子与香料、象牙、名贵木料等。
这小彩虹屁吹的!!!
把他给夸的哟!
继而慢声细语地嘱咐娜仁,让她以后可没这么的:“臣子百姓畏我敬我,自然美我。实则自己枕边人是个什么样,皇后心里没点数?”
第五次、六次、七次……
就,做好了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的准备!
“三位爱卿不必过谦,朕也不是个亏待功臣的昏君。”
“咱们大清能顺利入关,朕能迅速定鼎,全赖爱卿等与万万千千舍生忘死的将士。此等滔天大功,朕记得,满朝文武记得,天下百姓等也记得!”
谦卑到不能更谦卑。
四面八方如雪片般的彩虹屁几乎要将他淹没。
在他们的叩头谢恩中,顺治这宽仁之名也就传遍了九州大地与周边列国。
横竖朝廷有六十五退休的规矩在,三王此举也是响应万岁爷号召嘛!
短短十年间,只要踏踏实实过活的百姓都能做到居有定所,丰衣足食。手有余钱,能将子女都送进学堂,学些个圣贤道理或者生活技能。
“现在朝野之间,哪个不说当今英明神武?功在当代,恩泽千秋。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便连唐宗宋祖,也不过是占了时间上的便宜。论及童年坎坷,后续功绩等,根本就比不上你!”
原以为最多能剩下个减等传袭的国公,却只在王位上还能传五代?
其一便是他们虽被削去了封地、兵权,王位却被保留,五代始降。顺治还命人在京城选址给三人建了府邸,并赐了金银锦缎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