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2)

    顾玉汝一点记忆都没有,而且她觉得这种想法很颠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素色染墨的油纸伞,伞下是一道挺拔的青色身影。

    姐妹二人为正房太太所生,无奈亲娘死的早,又没有个兄弟,及至到了年纪出嫁,宋氏嫁到了诗书传家的齐家,宋淑月则嫁给了同县的董家。

    齐永宁接过帕子,擦了擦长衫上飘溅的雨珠。

    宋氏迎了上来,接过齐永宁手中的伞,又招了丫头把伞递过去,并从荣婆子手里接过干帕子。

    如今荣婆子也上了岁数,除了侍候宋氏便不再干其他活儿,只管着齐家这几个下人。

    薄春山的娘邱氏在西井巷的名声并不好,不光因为她是妓女出身,也是因为薄春山的爹死后,她和一些男人有些不清不楚。只因这些男人多是未婚,或者干脆就是西井巷的人不认识的,所以旁人只是议论,倒不至于闹出什么事。

    .

    年幼那会儿她肯定懂不了太多的道理,只知道家里大人不让她跟小山哥哥玩,都不让她跟小山哥哥玩,还把她拘在家里,所以她生气了,很生气,她觉得吃糖很重要,就用吃糖来威胁家里人?

    她揉了揉眉心,叹着气道:“你当我不懂这理儿?这不是淑月缠得紧,春娥那孩子又是个死心眼。”

    反正那一次闹得很大,闹完后邱氏的名声再次臭大街,而‘小山哥哥’似乎也是那时候销声匿迹,不再出现在巷中小孩堆里了。

    上午还是大日头,下午突然下起雨来,一直到傍晚才转为绵绵细雨。

    荣婆子在一旁瞧了,见四周也没其他人,遂低声道:“太太也不用多想,到底这门亲事是老爷早就定下的,少爷即是也中意,您又何必从中做那不落好的坏人。”

    齐家两进半的院子,除了门房周大,便是车夫柱子,还有两个小丫头一个奶娘及一个做饭的婆子,总共五、六个下人侍候这五口人。

    她长大后人人夸赞大气得体、性格温柔,怎可能幼时脾气那么虎,所以两者应该没有什么关联吧?

    “我去跟爹说说话。”说着,人便匆匆走出正房。

    “你爹在书房。”

    “这糖既然是你大娘给你的,你就留着吃吧。”到处收拾了一番,轮到处置那糖的时候,孙氏道。

    柱子是齐家的车夫,也兼顾做打杂的仆人。齐家人口简单,拢共不过五口人,宋氏与丈夫齐彦诞下两子一女,齐永宁是长子,次子齐永安今年六岁,还有一女唤柔儿,今年十三。

    顿了顿,顾玉汝又道,“我自己留一半,放着慢慢吃。”

    宋氏口中的淑月不是旁人,正是宋氏的亲妹妹宋淑月,两人一母同胞,宋氏虽不是定波县本地人,但宋家在明州府大小也是个富户。

    “好。”孙氏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难道说她幼时突然不爱吃糖了,跟这些事有关?

    这董家论家传学问论底蕴都比不上齐家,却是定波县有名的大财主,家中不光良田千倾,还有不少铺子酒楼,在定波县也颇有势力。

    母子二人说了几句话,期间宋氏吩咐下人去做晚饭,齐永宁这才问道:“娘,爹回来了吗?”

    闻言,齐永宁面色不显,眼中却闪过一抹喜色。

    没想到后来就真不吃糖了?

    宋氏身边还有一老妈子人称荣婆子,是宋氏的奶妈兼陪嫁,荣婆子本有一子,无奈幼年夭折,又因在宋家做奶妈子疏忽了丈夫,儿子夭折后那男人便生了异心,休了荣婆子再娶,之后荣婆子便一直跟在宋氏身边,及至宋氏出嫁又跟着陪嫁到了齐家。

    宋氏容长脸,皮肤白皙细腻,只眉间有两道浅浅的皱纹,显示她平时大概也是个多思多想的性格。她穿一身花青色对襟的衫子,戴着一套银头面,虽不富贵,但胜在素净雅致。

    “给于成吃。”

    至于颜铁匠老娘闹到薄家去,这件事顾玉汝有听说过,只是知道的不多。

    她小时候有那么犟吗?

    荣婆子沏了热茶来,齐永宁接过啜了几口,身上的湿气尽散。

    宋氏又哪能不明白儿子这是急着去做甚,不禁蹙眉头叹了口气。

    像齐家这种家境,在定波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不上什么大户,但也算是殷实人家。尤其齐家底蕴不一般,算是明州齐家的一脉分枝。

    所以不是淑珍姐爱告状,而是当时的小孩都是这样的。

    “我本说让柱子赶了车去接你,没成想你自己回来了。”

    ……

    “不过一段路,我自己就回来了。”

    唯一的那次,就是颜铁匠的娘闹到薄家,说邱氏勾引自己还未婚的儿子,祸害了她儿子,大骂邱氏不要脸,骂了很多难听的话。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