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9(2/2)
其实应该说薄春山这一套,都是和邵千户学来的,这位真真正正是薄春山的贵人,且是帮人不求报那种。
应天有六朝古都之说, 城里水系发达,又有秦淮河绕城而过。沿着秦淮河,一路经过定淮门、清凉门、石头门、三山门,一直到聚宝门,船才在这里的码头停了下。
这马老六响亮地应了声,就匆匆下去安排了。
也不过说句话的功夫,他就带来了四五个苦力,同时还带了三辆架子车,和一辆马车。
马车自然是给薄春山一家人坐的,架子车则是运送行李箱笼,至于亲兵们,车肯定是不够坐,不过进了城车也跑不快,跟步行的速度差不多。
南晋是无将可用吗?不是,只是有才之人多被打压磋磨,反倒不如那些尸位素餐之人过得肆意。
她也没干别的, 只是把苏州城几个大绸缎庄成衣铺扫了一遍, 又去了几家银楼,不光买了不少布料和成衣, 还买了许多金银首饰和玉饰。
临到苏州时,顾玉汝专门让船在此停了两日。
喜欢的,买!
他们自然要用车,还有行李要搬运,问过清楚后,就把这活儿都交给眼前这个叫马老六的苦力了。
这趟他即将远赴应天,又怎可能过门不入。
别看那些亲兵议论归议论,警惕心还是极好的,一见有行迹诡异之人,当即就有人护到薄春山一家三口几个面前,并拔出刀。
当世,若论薄春山真心佩服的,只有一个邵元龙。
“爷可千万被拔刀,小的没有恶意,没有恶意,小的只是想问问贵人们可是需要用车,需要人引路?”
看中的, 买!
.
这种地方自然也是最龙蛇混杂的,当即就有几个穿着布衫的汉子朝这里奔来。
三年的时间对邵元龙的改变并不大,只是人似乎苍老了些。
第123章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同时来的有几人,也就这个苦力的反应最快,还跟薄春山等人搭上了话。
以前薄春山不懂,为何邵千户会那么帮他,后来才明白,邵千户大抵也是心知自己也就这样了,所以就想多帮一个心怀百姓的人,就能帮当地百姓多寻求一份安稳。
妇人家哪有不喜欢这些东西的?
从这里遥望过去,可以看见报恩寺的佛塔,那大名鼎鼎的琉璃宝塔金碧辉煌,估计第一次来到应天,又是从这里下船的人,都会被它所震慑。
开始薄春山还以为她是想看看苏州的风景,在此游玩两天也不是不可, 时间也赶得及。谁知她却不是游玩,而是买东西。
不提这些。一行人继续踏上去往应天的路,坐船经运河走到丹陡, 再折道入长江, 很快就到了应天。
在定波时, 是有钱也花不出去, 再加上顾玉汝不注重这些,觉得衣裳穿得得体整洁就好, 首饰不需要太多, 可以起到束发和简单点缀的作用便罢,便几乎没怎么添置过衣裳首饰。
看着沉浸在一片暮色的邵元龙,薄春山难掩心中激愤。
至少他们这一船‘土包子’,颇有点泥腿子进城的意味,再加上带来的都是薄春山的亲兵,平时在他面前随便惯了,大家一边议论着,一边四处张望,引得周围之人俱是侧目。
大晋卫所乃屯兵制,战是为兵,闲时为农,军户不可能不娶妻生子,所以围绕着卫所四周有好几个村镇,多是以堡的形式,估计也是邵千户为了防御倭寇设立起来了,和明州府下薄春山后来让人建的堡寨有点相似。
等买到最后他才发现, 媳妇的目的好像不单纯。
到底岁数已经不小了,虽说男人四十正值壮年,可邵元龙乃将门出身,常年带兵打仗,不可能不受伤,哪个沙场老将都是浑身是伤,即使有些表面看起来无事,多是无数暗伤在身。
此时他也觉得平时是不是忽略了妻子的需求, 她不张口提,不代表不喜欢,便有些补偿心态。
两人聊了许多,几乎在此停留的这两天时间里,多是两人在谈话。至于具体谈话内容,外人都不得而知,只是当离开这里时,薄春山感慨万千。
这一路上水路迢迢, 越往应天方向走,沿途的景象越是繁华。
原来这几人都是在这里干活的苦力,能在这地方抢到活,自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搁在旁人眼里这伙人是土包子,可搁在干活的人眼里来看,这就是生意来了。
只是这些话不能说也不好说,他也只能把这些压抑在心,却已打定了主意,若是这趟去应天他有机会,一定让这位满怀抱负的老将如愿以偿。
这地方俨然应天人员集散最大的地方,等了近半个时辰才轮到他们下船。
听说薄春山要去应天述职,邵元龙又是恍然又是感慨。
问她, 她也不说, 只说为了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