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2/2)

    “你的这期报道,切入角度的分寸没掌握好。”

    如果是换在平时,陈锋是不会和自己的上司这么说话的。

    但这一次,她显然是觉得既不甘心,又不服气。

    在那之后,她就趁热打铁,抓住了民众对于那位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冠军关某的好奇,围绕着关云沉做了第二期节目。

    “您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不怎么认可我的那份报道的,但后来,您还催了我,让我趁着这一波,快点出下一期的报道。然后第二期,第二期的能量更大!”

    但她得到的答案,却还是否定。

    难道因为受害人都是女的,搞事的又都是男的,我就不能把那几个女孩放在一起,做个专题报道了?

    主编摘下了眼镜。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红汤锅“咕咚咕咚”的,给人带去一种热烈的惬意感。

    那是一个极为肯定的,也毫无商量余地的否定。

    陈锋是真的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这一次,她的报道就被更多人争相转载,甚至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聊天内容。好几次她和同事在外头吃饭,都听到边上的人在谈论这件事。

    她据理力争,也努力想要说服自己的上司。

    陈锋所说的第一期报道,就是那篇——《示爱被拒后,男子竟伙同六名“好兄弟”驱车追赶,致使四车侧翻,道路拥堵两小时》。

    到了第二期的时候,她就给报道起名为:《赛车手被六男子携四车围追,苦心教人交规,却又被两男子造谣成“会所白马”》

    作为一个新闻媒体人,我也就不能提她们的受害经过和谣言扩大的过程了?

    面对这样的指控,甚至是指责,陈锋感觉满肚子的委屈。

    并且由于陈锋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不再明里暗里的控诉那些无良同行,她的这期报道还得到了社里的交口称赞。

    ——“小锋,你围绕这这起事件的前两期报道做得很好。但我觉得,这个系列的报道,就到此为止吧。”

    两人用的小锅现在已经煮沸了。

    “首先,我没在报道里进行煽情,凡事我都力求一个实事求是,而且……”

    “你为什么非要把我们《临海之声》搞成女权斗士的形象呢?你知不知道媒体吃女权饭的这顶帽子一旦戴起来了,就很难再摘掉了?你这的这期报道一发布出去,我们社的路,就会给走窄了,把阳关路走成了独木桥。”

    “尖锐在哪里?”单鸣明是真的疑惑。

    当时的她看起来还不是这幅挫败的样子。

    怎料,当她信心满满地交出了第三期报道的初稿,把包括单鸣明在内的四名女性受害的不同维度、经过、以及整件事的发展过程都讲清楚,也说明白的时候,主编却是对她说了“不”。

    “老大,我们的第一期报道就一炮出圈了。那份报道到现在都已经快要有九万转了。

    可陈锋在此时所说出的话题,却是在不断地驱赶着这些正在跳跃着的,令人感觉到愉悦的因子。

    “我们《临海之声》是面向大众的媒体。之前你做的那两期报道大约也能算是为社里拓宽了受众群体,但第三期你显然没把分寸感掌握好。”

    又或者说,她以为那是只要自己再努力争取一下就能扭回来的事。

    随着她的这句话,陈锋便回想起了星期五的下午,发生在她和自己的上司之间的对话。

    她想说,我的这份报道怎么就能把我们社给整成“女权斗士”的形象了呢?

    尤其是她认为第三期报道才是她在这个系列的报道里做得最好的一期。

    她问:“你的初稿和视频素材我大约都见过,不就是实事求是地说了当时发生的那些事件吗?”

    我这不就是实事求是地做了个跟踪报道吗?

    因为她还没有接受《临海之声》将不会允许她发布那次事件的第三期报道这个事实。

    在这一刻,他看向自己手下这名得力女将的目光已近乎严厉。

    “我的分寸感怎么就没掌握好了?”

    在第一期的报道中,她花费许多内容对“关某”进行了铺垫,又将“明某”作为彩蛋,吊了吊大家的胃口。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