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1/2)

    以臣自居,称他为皇上,是为臣子对君王的劝谏。

    永瑛鲜少如此,但每每有谏言,雍正都会认真考虑。今次也一样,当殿微笑点头,表示一定会三思。两日后,帝王仔细斟酌后,觉得怡亲王跟太孙的意见颇为中肯。

    遂改原计划,并暂停帝陵修建,将所有人等分派去治河或者修路。

    弘历第一个跪下,痛哭流涕地说不可,说陵寝对于帝王的重要性。结果话都没说完,就被雍正问了句:“朕觉得先治河、修路,待此间事了再修帝陵也来得及。怎么,你觉得不?”

    这一点头,就有觉得皇帝扛不了几年的意思啊!

    弘历就是有这么个担心,也不敢大咧咧讲出来不是?只能疯狂摇头,连

    说皇阿玛别误会,儿子只是关心您。不想您的利益受到任何侵犯……

    雍正一句无妨,他就不敢再多嘴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然后这治河、修路计划就这么轰轰烈烈展开。

    大笔银钱在手,雍正底气十足。

    征用的民夫也给了足够了银钱,虽辛苦些,但比百姓自己去找零工还好些。尤其太孙英明,仁心仁德,最能体恤他们这些个贫民百姓。频频出手,收拾了一串儿想要从中渔利,搜刮民脂民膏的。

    并加重了相关惩治,那些个敢往民夫粮饷上动手脚的更发现一个,收拾一个。

    甚至设立了匿名有奖举报制度。

    专设举报箱。

    保证所有参与治河、修路的民夫都能一文不少地,领取到自己的粮饷。所有人欢声雷动,干活都积极踊跃了许多。不但工程进度飞快,还在民间狠刷了一波声望。

    原本被各种腹诽,拥有杀兄戮弟、逼母矫诏,简直不配为人等等糟糕名声,都被逼着写大义觉谜录的雍正啊,名声都好了不少。

    连自己陵墓都停修了来给百姓治河、修路的皇上,再差能差到哪儿去?

    而且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进一步展开后。

    最初反抗不停的百姓见到了实际的好处,原就对雍正感激不已。再有牛痘的发现与推广,直接帮百姓干掉了天花恶魔啊!

    等这场全国性的治河、修路相继宣告完成,百姓们走着宽敞平整的水泥路。

    体验着河堤稳固的快乐。

    自然而然地,也就对雍正越发敬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得两项国之大工程全部进行完,才会达到这样全国上下争相夸赞的效果。

    而现在,舒舒手上一松,御赐的粉彩荷花纹茶盏就摔落地面,跌了个七零八落。而她都顾不上心疼,只腾地一下站起来:“谁,你说谁求见?”

    青果敛衽:“回福晋的话,来人自称是黄履庄黄先生弟子,有他全部手稿。求福晋拨冗一见,您看……”

    那还看什么看呢?

    甭管是真是假,先见了再说啊!万一苍天眷顾,来者就是个真材实料呢!

    舒舒起身,差点儿直接表演了个倒履相迎。

    咳咳,没成功都不是她诚意不够,而是紧要关头被弘昼给拉住了:“都不知道真假个无名小卒,哪儿值当福晋如此?”

    舒舒瞠目:“无,无名小卒?爷没听过他黄先生的大名么?”

    弘昼笑:“能做自走木人,会叫木狗,验燥湿器等,还拿着木质的什么自行车给皇玛法献宝。被皇玛法叱责沉迷奇淫技巧的那位嘛!”

    有什么大名?欲效命朝廷而被嫌弃的民间匠人罢了。

    舒舒:……

    深吸一口气,极力劝自己:这是时代的限制,不是自家孩子阿玛的错!

    可,还是特别意难平有没有?

    本应该在康熙年间就有的温度计、湿度计、自行车啊!生生没遇到能欣赏的主儿,生生明珠投暗。每每看到这段儿记载的时候,舒舒都不胜唏嘘。

    可惜那位自从献自行车不成而被训斥后,就彻底销声匿迹。

    她便是有心寻访也无所获。

    哪想曾经踏破铁鞋无觅处,有朝一日还能得来全不费工夫?若这个黄先生徒弟为真,她可说什么都不能做康熙第二!!!

    就在舒舒暗自警醒中,从了师姓,自称黄不二的青年被引入厅内。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