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2/2)

    宋望星知道自家表哥与谢家姐姐有交情,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飞奔而来只为同她过一个除夕。

    两人闹腾着走后,谢如琢却难得开始思考起来准远大将军的事情,宋望星说得没错,作为贺家唯一一位幸存的人,贺清思必然是十分清楚这里头的是非曲直。

    “...圣上大抵是想快刀斩乱麻,若贺家那位小公子成了气候...”

    谢如琢提起的一颗心又落了回去,对这小子颇有些头疼,挥手示意海贝将这个捣蛋精给拖出去:“今天中午罚他吃两盘青菜。”

    海贝率先开口:“姑娘,望星说要给您表演一段说书。”

    宋望星油然而生一股自得:“我这么聪明又好学,孙老头可喜欢我了。”

    但据他传回来的消息,西南情形不容乐观。

    永州城距离京都与西南充州的距离都不近,可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样,潮水般的往永州城里涌,大街小巷都在讨论战事。

    谢如琢站在柜后盘账,实则两只耳朵高高竖起,在听前方那桌人讲话。

    她见谢如琢没有反对的意思,就同他说了实情:“姑娘与贺三公子以前有些交情,自然知道孙老头儿的话是忽悠人的。姑娘这是在提醒你,千万不要好的不学,偏学坏的。”

    差点被宋望星这小子绕进胡同里去了。

    谢如琢果然很感兴趣:“孙老头儿连这个也教你?”

    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北方却是厮杀声阵天,天子终于对西南下手了。

    “文之兄,你怎么看?”

    海贝气得揪着他的耳朵把他拎了出去,她怀疑自己天天跟着宋望星在一起混久了,好不容易从自家姑娘身上学到的聪明劲儿全没了,竟然会相信他什么说书的鬼话。

    他们俩最近总凑一块神神叨叨的,谢如琢见怪不怪了,掀了掀眼皮,闲闲问:“有事儿?”

    海贝见状,戳了戳他,出声解释:“别的不知道,但是拿孙老头儿上次评贺三公子的事情来说,他肯定是瞎编的。”

    想了想,又凑了过去,悄悄道:“其实我也知道孙老头儿忽悠人,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光明正大的在茶馆说书,若真的知道了实情,肯定会被灭口。”

    气氛攒够了,宋望星一拍手:“那当然是贺三公子自己啊。”

    等等,她忽然打住,她既不能主持公道,又不会多管闲事,为什么要去了解贺家,自己分明与贺家一点关系也没有啊。

    外面都在传,贺清思虽智勇双全,但到底没有其父的用兵之能,不足以令人信服,是以都无人愿意任其差遣。

    朝廷人数不多,且西南地势显要,易守难攻,是个难啃的骨头,但不知为何,贺家军却未有人应战,偶有交锋,都只是些散兵游勇。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两人都穿着时下文人喜爱的立领长衫,心照不宣的对望一眼,齐齐举起手中的酒杯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有人知道的。”他神神秘秘的。

    谢如琢与海贝对望一眼,坐直了身子,她自己都没察觉到她此时的面容有多么严肃:“谁?”

    谢如琢的注意力终于从书上转移了,她静静的看了宋望星半晌,微微一笑:“你一个小小的僮官儿,倒是看得透彻。那照你这样说,谎言当道,真相到底是什么,岂不是没人知道了?”

    现在正是中午,用饭的人络绎不绝,因为谢如琢这几日来得勤快,无论是后厨还是跑堂都格外的警醒,酒楼里人虽多,却是乱中有序。

    谢如琢自己也是时时刻刻想知道进展,对他的行为算是默许了,只是严肃警告他,不许在外头胡乱说话。

    年后,连续下了几天的雨,一场春雨一场暖,等到院子里的花都盛开的时候,已是草长莺飞的三月天了。

    宋望星傻眼了:“姐姐怎么知道?我还以为大家都很喜欢他呢。”

    谢如琢点点头,又不甚热络的缩回了榻上,懒懒道:“孙老头儿扯着虎皮当大旗,开头一个字,后面全靠编,你还挺引以为荣的。”

    可问题是,孙老头儿讲的都是西南之行的事情呀,她一直都没离开过永州,又如何能判断出孙老头儿说得话是假话呢。

    他觉得这点儿说不通,但是却不好深问:“姐姐放心,你是为我好,我知好歹的。”

    宋望星少年心性,对这场战事十分关注,最近店里都不太能见到他的人影,每次满头大汗的回来,都能听一耳朵一手情报。

    永州不同于文盲雾城,这里读书人众多,对政事也有独到的见解,就是有一样不好,读书人最爱搞那一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