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2/2)

    蓝山轻轻呼出一口气,双手握上起攀点。

    比起一气呵成的速度赛,抱石赛看起来就“窝囊”许多,十五米高墙缩为五米,几个零星岩点嵌在墙上,选手却上不去,在第一、第二个岩点处卡许久,不知怎么就掉下来了。

    难度大对蓝山来说是好事,只有难度大才能拉开差距。

    柏舟一想他大概不喜欢这个成绩,咖啡崽喜怒言于色,讨厌在擅长领域被人压一头。

    拉开天才与他者的差距。

    柏舟一说:“拿。”

    第一位选手已经掉落三次,抱石赛在固定时间内可无限次攀登,但第三次掉落后,他的攀爬时间只剩十五秒。

    “那我就勉为其难拿个奖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他其实可以一边攀爬一边思考,就像之前几位选手一样……”

    解说打了个圆场:“怎么说一次完成攀登也有点太过理想化了,四号选手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家不要给他太多压力……”

    压力?

    柏舟一以极微小的幅度摇头,他无声对数千公里外的四号选手说。

    解说聊天声骤停,说:“好,让我来看四号中国选手的表现。”

    抱石赛线路一致,为了保证公平,每个选手都只在攀登时被带出,以免后来选手观察岩壁,比之前的选手多出思考时间。

    第一条线路难度非常大,后两位出场的选手,在速度赛的成绩都非常好,积分很高,但都在这条线路上吃了闷亏。

    蓝山出场了。

    “好难。”潘诗说,“根本上不去啊!”

    他们在岩壁上一次次跌落,第二位选手连半程得分点都没摸到就遗憾离场,第三位选手倒是在四次尝试后成功登顶。但他脸色仍是不好看,尝试次数太多了,后来的选手如果能以更少次数成功,就能在积分上压他一头。

    “中国选手,很有想法啊,与之前几位选手不同,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出脚,漂亮,他已经成功通过一个难点……这个静态动作……太利落了!四号选手拿到了中程分数,可以看到他的核心非常强,许多成年选手都没有他这么稳定的核心力量。”

    柏舟一坐着,双手交叉,抵住下巴,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

    岩壁上的天才,该向世界展示你的努力和天赋了。

    “又或者说,他想……”

    蓝山双手拍上镁粉,他并未像之前三位选手一样直接握上起攀点,而是站在软垫上,仰头看着线路,那姿态看起来,甚至有几分……漫不经心。

    连柏舟一爸爸都知道,蓝山最擅长抱石。

    解说也被这位选手的“散漫”惊呆了,微微惊愕后说:“这位选手采取的策略很特别,他没有选择先尝试攀爬,而是开始观察岩壁……”

    他不大擅长吐露野心,面对柏舟一都有些不好意思。

    换句话来说,每个站在岩壁前的选手,都不知道自己面对的线路难度如何。

    即便那天晚上蓝山给柏舟一打电话,说“哎妈欧洲人爬得可太快了,和猴子王一样,让我这初出茅庐的小猴怎么追呀……”,他咋咋呼呼和没事人似的,只在最后说,“虽然教练说重在参与吧,但是我呢,嗯,还是想拿个牌。”

    最后一次尝试,选手破釜沉舟,改静态动作为动态,奋力起跳,终于越过了卡了他三次的难度岩点,摸上半程得分点,他再欲往上,却因失去重心,狠狠摔落在软垫上,时间只剩两秒,解说提前确认第一位选手第一条线路攀爬失败,但拿到半程分数。

    要拿奖不容易,世青赛看积分,柏舟一简单计算,蓝山就算想拿铜牌,保守起见也得在第二项小赛拿第一。

    好消息是今年的二项小赛比抱石。

    但柏舟一不开心,他看速度赛的直播镜头聚焦在蓝山身上,那张上镜格外小的脸没什么表情,只看一眼大屏幕成绩,就低下头,和边上欢欣鼓舞的教练形成强烈对比。

    他想一次完成攀登。

    “蓝山能上去。”柏舟一盯着电视,镜头给了第一位选手一个特写,他认出这是速度赛第三的选手。

    蓝山一下笑了,在那头嘟囔:“你说的好轻松哦……”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