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3)

    湖面上偶尔游过几对鸳鸯,湖水清澈,将湖中心的亭子以及远山映照在水中,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确实是个好去处。

    如此美景,李沐言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他知道诗人写的是湖中夜景,只是想不出其它合景的诗句。

    身旁的钱通文是个实在的文人,听见李沐言念的诗也未嘲弄他,只对他说着赞扬的话,李沐言有些羞愧,自己在一个古代文人面前卖弄学问,实在是班门弄斧。

    李沐言与钱通文步入湖中心的亭子里观看风景,因为已经错过观景的最佳时期,一路上遇到的人也不算很多,亭子里已经有一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倒像是一家人过来游玩。

    李沐言和这些人中,年长的男人攀谈,他说他是从临县过来的商人,此次来平成是为了采买一些货物,因为路途很近,便带着家人出来散散心。

    这位老者气度不凡,见多识广,又加上知识渊博,几人便又多说了几句。

    时间过得很快,说说笑笑之间已是日斜西山,李沐言与钱通文就此打道回府。

    回程时,听说李沐言是习武之人,钱通文有些艳羡,说他从小便体弱多病,一直无机会学习武艺。

    礼朝历来文武并重,对科举人士各方面的考察相当严格,尤其是君子六艺,朝廷认为,为官者若无健康的身体是无法担负起繁多的政务,因此钱通文止步于举人不前。

    经过多年的调养,钱通文的身体已经好转,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生病,前几年他来鸳鸯湖游玩还是坐着轿子来回,现在步行已无大碍,仅仅会有些疲乏。

    为了仕途着想,钱家这两年也让钱通文学习武艺,由于从未学过,钱通文学起来颇为吃力,但是现在也能够应付科举了。

    礼朝开设文举、武举,文人精通六艺者为佳,寒门学子也书院也会教习,武者要求识文断字(精通兵法谋略者为佳),非常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

    这样说说走走,不多时他们便回到了李家,刚好天色微暗,大概酉时二刻。

    李家设了晚宴来为钱通文接风洗尘,一家人坐在一起,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期间李父李母想多留钱通文几日,他以在准备明年科举,事务繁多需早点回去婉拒,约定好再休息一日,后天便带李沐言去扬州。

    李父李母见他如此坚定便就此作罢,又问了他一些科举的事情,晚宴结束,众人各自回自己的住处。

    因为李沐言要去舅舅家,总不能空手而去,李家在第二天一早便去采办好一些礼品,让沐言带去扬州给舅舅、外公。

    最新评论:

    大大,我感觉前期写的很平淡。剧情节奏感还需要好好把握。文章开头还是很重要的,得吸引人继续看下去。

    文笔是不错的。

    -完——

    7.钱府

    得到父亲的同意,第二天李沐言与钱通文去扬州看望外公。

    随着马车走走停停,路上钱通文给他说了一些钱府的规矩和一些其他的事,还道若是在府内碰见钱通武,他若是犯浑,不理他便罢了。

    大半个月后到了扬州城,扬州城的城墙高十几丈,巍峨壮观,城墙上站着一些威武的守卫,显得很是庄严。

    如今,李沐言倒像是个第一次进城的土包子,前世他是去过扬州游玩,但是和现在的扬州城相比,感受自然是截然不同,这个城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无论是处在哪个时代,都让人为此迷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