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4)

    “就怕时间来不及吧?蓬莱阁景区内蛮大的,等你出来时怕是那边也下班了。”吕喆好意提醒着。

    “真的呀?对!你说你来过,对时间是有约莫的。那可不行,我得回去退票,这不是明目张胆的诈骗吗?都是些什么人呀?”他气愤地扭头就走,奔到窗口不管不顾地推开前面的人,情绪失控地拍打着玻璃,又是一番大吵大闹。

    当六个人走到弥陀寺的山门前时,曹斌还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着。“弥陀寺到了,这可是景区里唯一的佛教寺庙啊,我们进去看看。”贴身导游吕喆带头登上通向坡顶的石阶。

    “我就不去啦,你们上去吧,这心里咯咯愣愣的,不痛快。”曹斌筋着鼻子望着一级级的台阶。

    不是随随便便充导游的,“那可不成,从这里上去,就不走回头路了,穿出庙去,直接汇到上蓬莱阁的山路啦,”

    没有选择,只能进寺里一看喽,弥陀寺并不大,进入山门是一间正殿,外加两边配殿。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居中为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手边为大势至菩萨。东厢关公殿,西厢祖师殿,里面自然供奉着慧远法师。

    “叔,这里应该是净土宗的道场,中间这位大师就是在江州刺史、笛圣桓伊的资助下,建立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人同修净土,开创净土宗法门的东晋慧远大师。”吕喆陪着老爷子步入西厢。

    何教授点头称是,“哦,净土宗,汉传佛教十宗之一。刚才在鼓楼前,卖玩具的老板说到的白莲教,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教内实行家长制统治,尊卑有序,等级森严,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武装反抗朝廷统治。元末明初的红巾军,就连朱元璋也是教中之人,嘉庆年间的天理教起义,后来的义和团、小刀会,前前后后闹腾了六百年,新中国成立后才被人民政府彻底铲除了。”

    大家从寺庙的后门出来,一路上山,途径天后阁、吕祖殿、三清殿,直达蓬莱阁。阁前古桐遮阴,垂柳拂风,牌坊高耸,诗碑林立,乃古往今来名士大儒向往之地。再看这闻名遐迩的楼阁,恍如神话中的仙宫,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色彩绚烂。山顶的古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高低错落有致,与名阁浑然一体,犹如众星捧月一般。慕名而至的游人登临山崖之上,俯视大海,眼前毫无遮拦,一览无遗。极目眺望,只见碧波万顷波澜不惊,晴空万里水天一色。

    “东方二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宮”老爷子眼望美景喜不自禁,苏东坡的佳句随口脱出。

    医生也被眼前的壮丽画面感染了,“好诗!教授不愧是教授,出口成章,一般人比不了。面对如此美景,不觉我激情澎湃起来,啊!人间仙境蓬莱阁,自古美名天下和。八个仙人过海去,七个汉子一个婆。”

    “那里是卧碑亭,里面的石碑是苏东坡的手迹,一面刻着楷书《登州海市》,一面刻有行草《题吴道子画后》,可惜原碑已毁了,这个是南宋大金国重刻的,亭内墙壁上还嵌有古代书法名人的手迹刻石。”吕喆指着东北侧的屋子介绍完,扶着楼前的短堞探身俯视,“叔,昨天来这里游玩时听导游说,此处是蓬莱十景的第一景仙阁凌空,峭壁下面有万斛珠玑、狮洞烟云,近处海中那些高出水面的道道礁石,是渔梁歌钓。”

    他又挺起身来目视前方,“远处波平如镜的海面是其中的另一景,称之为万里澄波,还有难得一见的神山现市,可那是要靠运气的,海市蜃楼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都说那边的避风亭是观看的最佳位置。亭内壁嵌刻石,其中有明代登莱巡抚袁可立的观海市诗、董其昌代书、温如玉刻石,珠联壁合,堪称三绝。”

    身边的几个同伴都向西边看过去,想要见识见识这个最佳位置的高明之处,可事不随心呀,偏偏有人把亭子的入口挡得严严实实,无法看到里面的情景。

    “啊!在蓬莱阁呢。”这位一只手里掐着香烟,一只手拿着手机,高声大气地说着,“你问我看到海市蜃楼没?自从跟了你这大头兵,我哪儿有那么好命呀。考思南!我告诉你,如果真遇到了海市蜃楼,我就去穿越,就像电影里的,到平行世界找另一个你,千方百计,一定一定不能让你再当兵啦。”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