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4/4)

    待骡车疾驰而去,看门的小头头随口说道:“真是有钱人不一样啊,皇上用的贡品在他眼里就是萝卜白菜,吃上一口精神焕发,身轻如燕啊。”

    叫做非子的小声问:“都说他从海盗那儿弄乌香吃,乌香可和黄金一个价呀。他哪儿来的那么多钱呢?就是他哥哥仓大使再能捞,也供不起他这般挥霍呀。看他的单薄身板,这么下去不得吃死呀。”小头头没说什么,只是叹息了一声。

    同样惋惜的是老隋,“吃喝嫖赌样样占全了,人得懂得适可而止,什么都得讲求个度。”

    骨碌碌从城外涌来一群百姓,从打扮上看是刚刚出殡回城的,“有朋自远方来!”守卫的小头头高声喊到。

    “必拘之!”队伍前面披麻戴孝的应该是亡者家的儿子,他迈着疲倦的步子走过来。

    “甄家大少爷,五爷安葬妥当啦?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小头头九哥同情地问候着。

    面容憔悴的孝子口打咳声,“半年来就不好,一天不如一天,要不,怎么能把垂香楼卖了呢。”

    “节哀顺变吧,垂香楼卖出去有三个月了吧?让那个外来的小归宁占了便宜。”小头头说着宽心话,甄家公子只是付之一笑,遗憾地摇摇头。

    不管人家是怎么生财有道的,六个外乡人在老隋的的带领下直奔城里,作为隔离坊的垂香楼就在鼓楼的南面,指挥佥事放心不下也一起跟了来。

    城里到处是难民在忙碌地挖沟铺管,他们把敞开的污水沟都安上陶瓷管子。

    老隋向他们解释道:“这是仙姑的要求,说是不让脏物污染环境,避免疫情滋生。”经过与其交谈,老隋叫做隋文亮,他的堂弟叫做隋文华,从军两年不堪官长欺凌逃掉了,至今不知所踪,按照大明惯例,由原籍的家族兄弟顶替他从军,数来数去落到老隋头上。老隋还蛮随遇而安的,在城门口当卫士做得有滋有味。

    前面是上下三层、四角飞檐的城门楼,楼檐下悬挂着硕大的牌匾,“这里叫戚家村,前面是鼓楼,我家就住在附近,等你们解禁后到寒舍坐坐。”元敬指着前面的房子对朋友们说。

    吕喆立即望着故里的方向,“这里姓戚的一定多吧?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大宅子就在前面,我和教授父女俩曾经参观过,三进的院套,横槊堂、止止堂、望云楼、后花园,规模蛮大的。”

    指挥佥事挠着脑袋不解地问:“戚家可没你说的那么阔气,还有楼?望云楼!老爷子虽做过山东总督备倭、大宁都司掌印、神机营副将,却两袖清风,家境清贫。指挥佥事这小武官更不必说了,挣这三瓜俩枣的薪俸,不好干什么的。啥时候还成英雄啦?只不过用心屯田,筹集军粮罢了,也没做什么功绩呀。”

    “那院子应该是后来扩建的。”吕喆感到他说的有道理。

    “兄弟,你是登州卫管屯田的吧?正好,我此次前来一是要看蓬莱阁,更重要的是为这个,就是想与管屯田的官员合计一下。”他取下背后的包袱,从里面抽出个圆柱形的果实,它被枯黄苞叶包裹着,“这是番麦,外邦进贡之物,说是对土质要求不高,播种上都不用再管它,易于种植,产量极高。我朝作物,一类是夏收小麦,一类是秋收的高粱、大豆、谷子,另一类则是棉花。东昌府、兖州府和青州府的土地较为肥沃,自然条件适宜种植,可莱州、登州地力贫瘠,经我研究正适合它的生长。”

    指挥佥事看来是极感兴趣,接过来爱不释手,剥开叶子见里面的果实颗粒饱满,像一颗颗黄灿灿的玛瑙,“太好了,垂香楼到了,我们进去详谈。张大哥,我还要与你们探讨一下,在镇子上见那道人拿着大扫帚攻击倭寇,我好像从中找到了灵感,那不正是克制倭刀的法子吗?”他似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迫不及待地与同伴们走向街边的二层小楼。

    “大哥!”

    “大哥!”

    “爹!”

    从道路前方跑过来三个人,两个大的一男一女,领着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他们是冲着指挥佥事而来的。

    “继明、小妹、寿国。”元敬收住了脚步,“你们这是去哪儿呀?”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