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5(2/2)

    副将带着‘娇弱’的王妃进了城,城内建筑均透露着和黄沙一般的颜色,城里的百姓面色枯黄走在街道上,对进城的一行细皮嫩肉的人投以好奇的目光。

    沈杨一下马车就被迎面吹来的黄沙呛到,咳嗽几声,眼尾泛红,脸色更加苍白了。

    “姜神医跟随晚辈一起来到边城,可否请姜神医为将军把把脉?”

    “你是个好孩子,很有才华,写的信我都看了,只可惜,现在不是时候。”

    那是沈杨进宫参加寿宴之前写的信,里面记载了沈杨能够想起对于农耕的改革方法和耕具,对于农耕时代,这些太重要。

    马车距离城门越来越近,随后缓缓停下,副将上前,看见马车上走下来的是一个文弱的少年,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其吹走,副将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老将军伸手将人扶起,挥退在场的其他人,随后让沈杨坐下给他倒了一杯茶。

    距离边城越近,黄沙愈发弥漫。

    沈杨抿起嘴唇,或许不止老将军心知肚明,祁衍也明白,所以才迫切的希望他来看看。

    老将军闻言楞了一下,“长行向我提起过,你是一个医者,看来此言不虚。”

    闻老将军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背部微微佝偻,等到人走近才听到脚步声,侧头看去,瞧见一个俊秀的少年作揖道:

    “先帝遗诏已经传到南方,由十三皇子祁襄带领的起义军正在赶赴京城。”

    “想必再过两个月,你又要回京城去了,来回奔波就为了看我这个老头子一眼。”

    沈杨仿佛意识到什么,他看到老将军眼中似有若无的遗憾。

    再之后,沈杨不再让马车停下,远远看见难民,让人放下装有干粮和水的包袱。

    沈杨摇摇头,他受之有愧,那些都是数千年人民凝聚的智慧,他有幸活在未来,最后将其带到这里。

    这引得副将眉头紧皱,眼里隐约透露出几分不屑。

    老将军看着沈杨的目光很是和蔼,仿佛在透着他看见自己意气风发的外孙。

    “西南的鞑靼已经退走,被戏耍一通,恐怕会来找我这个老头子撒气,不过有我在一天,他们就不敢攻城。”

    “陈吏跟了我二十年,性子急了些,冒犯了你。”活了这么多年的老将军怎么会没看到副将眼里对沈杨的不屑和鄙夷。

    “末将恭迎王妃平安抵达边城。”

    茶水的颜色微微泛黄,茶梗在里面沉浮。

    “我死后,秘不发丧,等到一切尘埃落定。”

    沈杨捧着茶杯,指腹摩挲茶杯壁,“老将军多虑了,陈将军并未怠慢于我。”

    如心搀扶愈发虚弱的王妃走下马车,副将抱拳道:

    老将军点点头,士官退下后,老将军对沈杨说:

    老将军也知道,光是才华已经不足以形容眼前的人,可惜的事他无缘看见。

    老将军笑了一下,只是这笑放在严肃的外表上,倒让人有些害怕,沈杨眼神坦然的注视着老将军。

    “能够见到将军,这是晚辈的荣幸。”

    这句话,老将军说的很平静,沈杨心里堵得很,握紧手中的茶杯。

    但是现在,他们没有时间去将之付诸现实。

    二人沉默的喝着茶,沈杨注视老将军许久,最后放下茶杯,斟酌说道: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沈杨去见了闻老将军,老将军住在城内的将军府,虽是将军府,却不比其他百姓的院门大多少,只是墙要更高一些。

    “将军谬赞了,晚辈只是略知一二。”

    就在这时,有个士官进来向老将军汇报。

    经历一个月的路程,沈杨终于抵达边城,迎接的是一个中年男人,闻将军身边的副将,他矗立在城门口,神情坚毅,却又眉头微皱。

    “我还有多少活头,自己心知肚明。”

    “后辈沈杨拜见将军。”

    老将军也不多言,看着他,语调慢慢。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